江苏宣传网 > 哲学社科 > 正文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江苏最强大脑赋能 第五期江苏高层次智库专家研修班圆满结业
2025-11-11  来源:交汇点新闻

  11月8日,由江苏省社科联主办,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苏州市高级人才太湖培训中心(苏州江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的第五期江苏高层次智库专家研修班圆满结业。研修班延续一贯的“高站位”“高层次”“高规格”“高标准”“高要求”的办班特色,紧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更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主题,10多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的智库专家应邀作专题授课。来自江苏省新型智库理事会成员单位,省重点高端智库、培育智库,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及部分社会智库的80余位专家学者、职能部门负责人在为期6天的研修培训中,聆听了关于江村经济及田野调研实践的大师授课,走访了江南模式中的“灯塔企业”、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合之思的水乡客厅、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优秀示范案例,深度探讨了新型智库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组织江苏智库界专家学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本期研修班的重要任务和主题主线。开班首日,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就应邀为全体学员作《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主题授课。

  尚庆飞从五年规划编制的传统优势和时代价值、“十四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十五五”时期我们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江苏需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等方面,深刻阐释了全会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并结合“十五五”时期“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定位,就江苏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绿色转型与绿色发展、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等重要领域和重点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随后几天,无论是授课嘉宾的主旨报告分享,还是现场实践教学,也都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打造高水平的智库“苏军”队伍“充电补钙”。

  

  首创在地化教学新模式

  相较于往期,本期研修班首次将培训地点设在省内,并首创了在地化教学方式——组织全体学员赴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江村学院开展“理论‘充电’+实地参观”的互动教学。

  其间,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社科名家周晓虹,苏州大学教授、江苏社科名家任平,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主任刘守英分别带来《一个人和一座城——费孝通与苏州》《江村调查——文化自觉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人文经济学的吴江样本》《人文经济学的江苏样本》等专题授课。他们以费孝通先生26次深入江村开展田野调查,并实现“出得来”与“进得去”辩证统一的亲身实践,鼓励学员们坚守“文化自觉”,扎实做好“立地又顶天”的调查研究。同时,也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了吴江在推进一村、一企、一镇、一街道的共同富裕进程中“以文化灵魂牵引所有经济体”的价值回归,引发了关于人文经济学如何与现代经济对接并创造性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为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传承费孝通先生“从实求知”“志在富民”学术精神,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费孝通先生与江村之间“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兴”的相互成就关系,研修班既请来了开弦弓村“农民教授”姚富坤作《费孝通与江村调查》专题分享,也组织学员们走进全球光通信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水乡客厅(方厅水院)、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太湖雪桑蚕文化产业园、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众安桥村等。学员们从多次陪同费孝通团队调研的姚富坤口中,了解到江村的实景变迁和“苏南模式”中的特色乡村振兴路;在智能化光纤生产车间、建于“长三角原点”的“四合院”,以及融合“文商旅农”的桑蚕文化产业园与周边特色乡村中,实地感受了源自生产生活实践的创新创造伟力。

  聚焦智库建设新发展

  江苏高层次智库专家研修班是江苏省社科联策应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任务与使命,重点打造的智库业务交流与学习平台,旨在为加快培养我省高层次智库人才,推动江苏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

  围绕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和决策咨询报告高水平撰写,研修班邀请了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陶希东,湖南省社科院原党组书记、院长朱有志,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书记兼副院长陈健分别作专题分享。

  陶希东分享了新时代以来中国智库建设的态势、特点和成效,并结合近10年来上海社科院的智库建设实践,提出了新型智库在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的应有作为。

  朱有志以《通天连地建好智库》为题,介绍多年来从事智库工作的经验体会,并动情讲述了其个人自湖南省社科院退休后,主动赴长沙县开慧村兼任零薪酬第一党支部书记,“当好村民经济发展的智库”的故事。

  陈健带来了关于新时代智库战略思维的个人思考,并以浙江大学的智库建设为例,就高校智库的发展定位、政策导向、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提供了路径建议与经验指导。

  搭建心得交流新平台

  结业仪式上,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以“营养丰富的思想盛宴”“意义重大的在地教育”“满载收获的学术旅行”高度评价本次研修班的组织与成效。他表示,这次研修既是知识的充电,更是思想的碰撞,希望全体学员都能将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进取,做“守正创新”的开拓者;深入调查研究,厚植为民情怀,做“求真务实”的践行者;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做“资政启民”的贡献者;推进协同创新,实行强强联合,打造江苏智库的升级版。

  

  研修期间,学员们与授课老师热情互动,利用分组讨论和交流分享机会,畅谈经验体会与收获。课程问卷反馈的数据显示,此次研修班学员对课程内容满意度达100%,对课程组织满意度达95%。不少学员表示,长期以来思想认识的瓶颈打通了,研究方法的困惑释然了,努力前行的目标更加清晰了。

  为充分发挥研修班“增进智库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作用,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分组交流、班级研讨、小组组长发言环节。80余名学员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选推2名学员进行研修交流,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马海韵主持交流环节。

  其中,有的学员系统阐述了个人的研修心得:如江苏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研究基地专家,常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建刚认为,费孝通先生“到实地去”的治学态度,扎根基层、倾听民声的调研方法是智库研究的源动力;江苏群众工作研究基地专家,群众杂志社文教处副处长陈伟龄表示,智库只有在“顶天”与“立地”的双向互动中,方能产出兼具战略引领性和实践操作性的智力成果;江苏能源碳中和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周颖建议探索数字化研究新模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政策文本、预测舆情、生成报告,让研究人员聚焦价值判断和创新思维;江苏共享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杨会良感悟,在“中国江村”这片学术沃土上,触摸到了时代发展的强劲脉搏,也体悟到了人文精神的薪火相传。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共同富裕中心主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雨认为,这个活动好,学员们收获了新知识新视野,也收获了新朋友、巩固了老友谊,特别是名师大家的精彩授课,生动再现了言为师表,行为世范的师者之道。

  有的学员深入思考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江苏省委研究室信息处处长房正国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决策咨询工作如何选题、如何调研、如何撰写报告,并给学员们分享了智库成果的转化渠道。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丰志勇用“高”“广”“深”概括本次研修班的特点,并且围绕顶天与立地、自身角色与智库定位、学术研究与智库咨询等提出思考建议。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执行秘书长、研究员刘伟良提出,一个优秀的智库专家,必须是一名在“书斋”与“田野”间反复穿梭的修行者,既要有“出得来”的冷静与高度,也要有“进得去”的热情与谦卑;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专家,徐州工程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董金玲总结,坚持正确方向是智库建设的根本前提,弘扬优良传统是智库创新的深厚滋养,凸显人文关怀是智库研究的重要维度,提升专业能力是智库发展的立身之本,强化协同合作是智库效能倍增的关键路径。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的智库研究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文理交融、古今贯通,努力拓展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智库成果。

  有的学员热情分享了自身所在智库的实践探索:如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南京大学副研究员叶明分享了创新性打造“智政、智智、智产、智媒”四大互动有机联合体,以专业化、职业化的智库运营力赋能的智库建设模式。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仲丽分享了社会智库在面临的瓶颈,以课题为牵引实现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的“苏禾实践”;老龄文明智库副秘书长黄建国介绍了出版《老龄文明蓝皮书》、三个系列图书和举办(国际)学术大会等重点工作。

  江苏省高层次智库专家研修班起航于清华大学,已成功举办5期,成为在全国智库界有着重要影响力、深受全省智库专家喜爱和信赖的品牌活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编辑: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