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高二适研究室”揭牌暨《高二适全集》编委会启动在省文化馆举行,随着研究室牌匾的徐徐揭开,一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学术巨擘仿佛翩然归来,而一面关乎风骨与胆识的精神明镜,亦随之树立于当代学人面前。
高二适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与胡小石、林散之、萧娴并称“金陵四老”。1965年,他就《兰亭序》真伪问题与郭沫若展开学术争鸣,声震士林,影响深远。这场被称为“兰亭论辩”的学术交锋,被列为中国“二十世纪十件文化大事”之一,在学术界树立了一种坚持学术讨论、敢于挑战权威的良好风气,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为了致敬、传承与发扬高二适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省文化馆经过多方论证后,决定设立公共文化空间——“高二适研究室”,以弘扬高二适先生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为宗旨,推动全民书法艺术普及。
揭牌当天,众多嘉宾汇集一堂,共同追忆高二适先生的艺术人生与学术风骨。“‘兰亭论辩’具有深刻意义,始终对推动书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表示,省文化馆成立高二适研究室,首要任务应深入研究高二适先生的书法艺术。“他的草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在书法史上确立了独特风格。”此外,还应系统整理其文献成果与学术思想,研究其人格精神与艺术观念。“高先生经历丰富,个性鲜明。他虽为传统知识分子,却主张‘书法的生活化、大众化’,认为艺术不能高高在上,唯有走向大众,才能焕发真正的生命力。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二适的书法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气与学问气,这种气质并非仅仅源于技法临摹,而是其学养与精神自然流露于笔端的体现,是浸透在骨子里的文化底蕴。”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徐利明对高二适先生的书法理论进行过系统梳理,并撰写过相关的研究论文。在他看来,《高二适全集》编委会的成立是一项很有意义又极为艰巨的工作,“编委会不仅需要具备文字学功底,准确识读手稿,更需深厚的古典文学与文史素养,才能真正理解其文献内涵,把握其价值与意义。”
高二适先生之女高可可
高二适先生之女高可可女士在致辞中深情表示,成立“高二适研究室”是她多年来的心愿。她回忆道,“高二适研究室”这六个字,是四十多年前特邀父亲老友林散之先生题写,当时林老曾郑重嘱托:“可可,这件事一定要做,你父亲的学问太大了。”如今研究室正式揭牌,她心愿得偿,终可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吴为山
“高二适作为杰出学者、诗人、书法家,留下了丰富的文献与大量墨宝,皆是其精神境界与人格风骨的生动体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吴为山表示,高二适研究室的成立殊为不易,实现了林散之先生等前辈的夙愿,这段跨越四十年的佳话,标志着一段文化传承的新起点,将为江苏文化发展做出注入新的活力。
“书法作为全民参与度最高、受众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文化馆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抓手。”江苏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表示,面对当前书坛存在的“重技巧轻文化”“重表现轻内蕴”等现象,高二适研究室将秉持“守正创新”“书以载文、书文双美”的理念,坚持学术引领与创作实践并重,匡正行业风气,重塑书法艺术的精神原点。
接下来,高二适研究室将围绕高二适先生的书法与学术研究,携手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进《高二适全集》编纂,并通过学术研讨、公益讲座、文人雅集等系列惠民活动,助力全省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