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社会宣传 > 爱国主义教育 > 正文
深耕革命文化课堂 传承红色精神血脉——淮安经开区开展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研修活动
2025-11-04  来源:淮安市委宣传部

  为提升教师对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10月28日,淮安市“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主题集中研修活动在淮安经开区成功举行。

  活动中,三位教师依次登台,以精彩的教学设计为在场教师呈现了三堂高质量的革命文化语文课。

  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滕雨烟老师执教二年级《八角楼上》。课堂以“不灭的明灯”为线索,巧妙借助插图与词串搭建学习支架。教学中,滕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等地点词语梳理课文脉络,并结合地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地点间的关联;再聚焦“寒冬腊月、单军衣、薄毯子”等关键词,通过实物触摸、情境朗读,让学生深切感悟革命年代的艰苦,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专注与辛劳。生字教学环节,她以形声字规律讲解“楼”字,结合字理与生活实际,让低年级学生轻松掌握识字方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淮安市淮北路小学朱秀荣老师带来二年级《刘胡兰》一课。朱老师以学校“红色故事代代传”活动为切入点,通过纪录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怀着崇敬之心书写课题。字词教学中,她将“收买、威胁、叛徒”等词语融入故事语境,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互读还原敌人与刘胡兰的三次交锋,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词义、感受英雄气节。课堂上,朱老师注重鼓励学生,对发言不积极的孩子耐心引导,让红色教育更具温度。

  淮安市天津路小学陈大龙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陈老师以“追寻”为核心线索,层层递进地设计教学活动:初读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诗歌“ang”韵的韵律美,培养朗读节奏感;再聚焦“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四个核心意象,组织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分组分享,挖掘意象背后的延安精神;最后通过今昔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让革命精神的传承落到实处。

  专家讲座环节,培育站两位导师分别围绕“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语文教学改革与高品质课堂建设”为主题展开讲座,进一步系统解读了革命文化的内涵与教育要求,指出革命文化类课文涵盖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主题,需根据不同学段的课标要求分层教学。同时,还分析了教材中革命文化类课文的特点,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政治化解读”“说教式教学”等问题,并提出了“整体性构建”“重视基础性”“把握特殊性”的教学转化策略,为教师精准把握课文的育人价值提供了方向。

  本次研修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既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也通过专家引领为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所学所思融入日常教学,让革命文化在课堂中扎根,让红色精神在学生心中传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编辑: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