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抗战相持阶段最困难的时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分散进驻了盱眙黄花塘周边十几个村庄,对外号称“黄河大队”。从此,黄花塘成为华中敌后抗日的指挥中心。从1943年1月10日移驻,到1945年9月19日奉命北上,这两年零八个多月的时间里,新四军将士们从危机四伏、困难重重,到绝处逢生、吹响反攻号角,最终取得完全胜利。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珍藏了这段红色记忆,让我们一起复原那段艰苦卓绝、惨烈悲壮的抗战历史和先烈们顽强不屈、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史。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展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战略展开 发展华中”,主要介绍新四军组建,遵照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部署,各部队依次展开,发展华中根据地的过程;第二部分“军部西移 开创新局”,主要介绍军部在盐城重建以后,面临扫荡严峻形势,向黄花塘转移的过程;第三部分“全面建设 发展壮大”,主要介绍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开展整风、大生产、整训三大运动,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加强根据地建设的事迹;第四部分“全面反攻 夺取胜利”,主要介绍抗战后期,新四军发动攻势,开展大反攻,扩大根据地,直至夺取华中抗战胜利的过程。
展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珍贵的革命文物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四军时期的图片、资料再现了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时期,运筹于草舍之间,度过了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决胜于大江南北的丰功伟绩。
近年来,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创新展陈方式,激活红色文化基因,不仅让珍贵的红色资源得以妥善保护,更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一处多元化再现新四军抗战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构建全域红色资源体系
完成944件(套)可移动文物藏品的建档工作,建立动态数据库,并运用三维扫描等技术完成150件文物数字化采集及30套三维建模,实现文物“云展示”。军部纪念馆军工部旧址、卫生部旧址重新布展,还串联周边景点形成“战地黄花 铁军家园”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江苏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项目。纪念馆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研究院实训实践基地,南京理工大学向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借展A3火箭炮、100毫米高射炮等退役兵器。
增强教育实效性与吸引力
借助现代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实现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年观影量超5万人次。此外,通过实景课堂“小小讲解员”培训等多元化教育活动,年均吸引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形成协同发展机制
与多所高校和干部学院共建教学点,年培训党员干部10.5万人,还联合企业开发帆布袋、纪念币、明信片等红色文创产品,收益反哺文物保护。获新四军后代以及社会人士捐赠藏品100件(套),招募志愿者年服务时长累计超1万小时,凝聚起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
强化资金保障与宣传推广
争取国家文保专项资金100余万元,修缮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引入社会力量,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进校园”“缅怀历史,青春心向党”“寻找红色源头,传承红色血脉”等活动,联合盱眙县融媒体中心、淮安市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以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进行全域立体化宣传,覆盖观众超5万人次,提升纪念馆的品牌影响力。
历史不能忘记、吾辈更当自强,当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做红色土地的守护者、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用实干书写强国富民、民族复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