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精神文明 > 文明培育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正文
连云港东海:一场“从心出发”的成长守护革新
2025-11-07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连云港市东海县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精髓,创造性运用于未成年人成长领域,探索出一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守护”、从“分散发力”到“系统集成”的新路径。

  

  格局之变,从“协会星火”到“政府灯塔”

  以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有热度、难持续”,活动来时一阵风,资源散落难聚拢,深层次需求难以被真正触及和疏解。

  2024年9月,东海县委一纸决议,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应运而生。“这不仅是连云港市首个‘有编、有钱、有场地’的实体机构,更是一场深刻的理念升维。”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负责人指出,其意义在于完成了从民间协会的“星星之火”到政府主导的“灯塔引航”的根本性转变,标志着这项事业进入了体系化、常态化、权威化的新阶段。

  阵地,是理念落地的基石。中心内,11间专业功能室如同精心打造的“心灵港湾”;中心外,服务的根系扎进学校与社区之中。“我们必须主动下沉,让服务追着需求跑,而非坐等上门。”这种“身入”基层的姿态,拆除了机构与群众之间无形的墙。

  

  力量之变,“专职+志愿”凝聚服务合力

  服务的质量,关键在于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现有专职人员少,但组织的志愿服务团队达54人,涵盖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师、医生、社工、民警等多领域人才。如何让这支队伍真正发挥作用?

  “党建引领是根本。”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功能型党支部书记陈超超强调,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确保党的关怀融入专业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专业是生命线。”一位参与多次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坦言,“过去一些培训理论多、实操少,现在中心组织的培训如‘热线接听’‘心理咨询技能实操’,都是我们一线最需要的干货。”2025年,中心已组织3次专题工作会议及多场主题培训,有力推动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方法之变,品牌服务“精准滴灌”

  成长服务的艺术,在于将专业的“理性之水”,转化为每个家庭能解渴的“感性之泉”。“成长没烦恼”,与家长“频道”同步。“教育的话,如果不能说到家长心坎里,就是无效的噪音。”电台主持人马小小深知,必须切换话语体系,用家常话聊透科学的理论。电台直播与社区工作坊双线并举,用家长“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语言,将“厌学”“焦虑”等主题,变为26期有温度、可操作的对话,悄然滋润3.2万余家庭。

  

  “晶海心”直通车,将服务“快递”上门。“真正的服务,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项目成员陈运继说。这辆直通车驶离“舒适区”,开进广场村头,创新“群众点单+送课上门”,将200余个村镇变为流动的课堂。76期活动,1.2万人次参与,证明“接地气”是最高级的“有人气”。

  “润心”直播,与家庭“痛点”共振。真正的共鸣,源于最深切的体察。这是“润心”直播团队的信条。他们的话题,无一不是从热线电话的焦虑、校园问卷的迷茫与社区访谈的恳切中“打捞”而出。摒弃闭门造车的“命题作文”,他们选择俯身倾听那些未被言明的困惑。正是这份对真实需求的坚守,让52期直面抑郁、焦虑等沉重话题的直播,赢得了超千万次的收看,将这串数字铸成了衡量社会信任的温暖刻度。

  

  协同之变,从“物理相加”到“化学相融”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单打独斗都显得力不从心。“如果我们守护的阵地失守,那么不良信息和错误观念就会乘虚而入。”一位参与“法治+心理”活动的检察官道出了协同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东海县的智慧,在于巧妙地将“分力”融为“合力”。在东海县委宣传部的统筹下,文明办、教育、团委、妇联、公安、检察、街道社区等各方力量,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反应”,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反应灵敏的立体防护网,真正实现了“1+1>2”的守护能级跃升。

  

  守护“心头盼”,赢得“未来天”

  从顶层设计的格局之变,到执行队伍的力量之变,再到服务方式方法之变,直至部门联动的协同之变,东海县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成长守护,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真正“心入”其间,将政府的决心、专业的匠心与社会各界的爱心,熔铸成一把能打开心扉、温暖心灵的“钥匙”,才能精准回应每一个“心头盼”,牢牢赢得那片广阔而珍贵的“未来天”。这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赢得未来的战略投资。

编辑: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