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称赞谷文昌同志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并深刻指出:“我们学习他的事迹,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抓住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打造党性过硬、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体党员干部做人、为政指明了方向。这条人间正道,集中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政履职的重要准则。唯有深刻领悟并矢志遵循、践行这条人间正道,广大党员干部方能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站稳立场、砥砺斗志,于风浪考验面前永葆本色、奋勇前行,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走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间正道,蕴含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的辩证统一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群众对干部的朴素期待,也是干部应当追求的目标。这短短八个字,既蕴含着造福于民的政绩观,也饱含着深厚质朴的为民情怀。走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间正道,其深刻意蕴植根于理论、文化、历史与时代四重逻辑的有机贯通和系统整合之中。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走好这条人间正道的理论根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间正道,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执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和深刻诠释。它科学回答了“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根本问题,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转化为党员干部“为民造福”的实践要求与价值准则。走好这条人间正道,要求广大干部站稳人民立场,把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干担当中将“人民主体地位”从理论原则转化为生动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走好这条人间正道的文化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等丰富的民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明代冯梦龙的故事。冯梦龙赴福建寿宁担任知县,历经艰难,光上任就走了半年。在他的任期中,留下了“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美名。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一个才高八斗的封建时代知县,怎么千辛万苦都去,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不如封建时代一个官员吗?”中国共产党人批判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政爱民”的为官伦理,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结合,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是在这一根本宗旨的引领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间正道得以超越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劝谕,升华为可量化、可实践、可持续的现代治理理念与执政要求。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走好这条人间正道的历史自觉。回顾百余年征程,从革命时期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到新时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力以赴的奋斗目标,“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一以贯之,贯穿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扎根一线、倾力奉献,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推动民生各领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这一人间正道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实践高度,彰显了百年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坚守与使命担当。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走好这条人间正道的时代呼唤。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走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间正道是广大党员干部应对新挑战、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展现出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造福一方”中凝聚起民族复兴最深厚的民心伟力。
走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间正道,关键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正是对党员干部“正心”的重要要求。唯有将这一要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信念坚定、行动笃实,走稳走好这条承载初心、造福于民的人间正道。
心中有党,让忠诚品格成为指引人间正道的精神航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这一重要论断,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高度,阐明了“心中有党”的本质要求。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认识和行动,贯穿于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一时一地的表态,而是一生一世的政治坚守。对党忠诚,体现在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时“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凛然宣告,也体现在谷文昌即便身处逆境、下放劳动,仍拖着病体带领群众建水库、促生产的默默奉献。新时代党员干部须以榜样为镜,将对党忠诚铸入灵魂,让忠诚品格成为指引人间正道的精神航标。反之,若背叛党组织,必将导致政治蜕变、正道偏离、公权私用,使手中的权力沦为以权谋私的“歪门邪道”。
心中有民,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中铺就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党的执政根基所在,为党员干部走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间正道标注了根本价值坐标。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为改变兰考面貌鞠躬尽瘁;谷文昌以“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为信条,将荒沙岛变为东海绿洲。这些事迹都生动诠释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也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群众对干部的感情深不深,主要不在工作时间长短,关键在于能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当地百姓多干实事好事。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以群众需要为工作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将“为官一任”的重担转化为“造福一方”的实绩,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中夯实执政根基、铺就人间正道。
心中有责,以担当尽责绘就人间正道民生底色。“造福一方”是具体而实在的,主要体现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解决民生急难愁盼、办成百姓可感可及的实事等。为官避事平生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这深刻揭示了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高德荣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带领乡亲们改变封闭、贫穷、落后的家乡面貌;廖俊波无论走到哪,总是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总能给一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都在各自岗位诠释了非凡担当。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立足本职,敢于直面矛盾风险,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谋发展、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心中有戒,干净干事走稳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这深刻揭示了廉洁是融入共产党人血脉的政治基因,是走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间正道的底线和保障。焦裕禄起草“干部十不准”,严于律己、严以治家,从不搞特殊;“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的谷文昌,严拒亲属搞特殊化,调离时仅带走自购的木麻黄树苗。他们的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崇高品格。新时代党员干部须常怀敬畏之心、律己之念,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让纪律规矩成为抵御诱惑的坚固堤坝,既干净又干事,走稳行远人间正道。
走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间正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当好行动派、实干家
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实践,其进程是由无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扎实行动汇聚而成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立足自身岗位,将“造福人民”这一人间正道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有力举措和推动事业进步的实际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政治引领校准现代化方向。走好人间正道,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确保现代化建设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回应人民需要。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以谷文昌等优秀典型为榜样,将“心中有党”融入精神血脉。一方面,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提升政治能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真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以正确政绩观夯实现代化根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把握正确政绩观的核心要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锚定现代化建设目标不偏航,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韧劲持续发力,确保方向不偏、干劲不松;更要聚焦发展难题破瓶颈,以“滴水穿石”的耐心恒心破解矛盾,力戒急躁蛮干、急功近利。以“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扛起责任,以“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担当狠抓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透,让政策落地有声、成效惠及民生。唯有如此,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异答卷。
以民生温度检验现代化成色。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现代化的成色,终究要靠民生温度来检验。近年来,漳州市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追求,努力补齐补强就业岗位、幼儿托位、学生学位、医养床位、社区餐位、寿终园位等“民生六位”短板,并通过实施名医入漳“圆山计划”、提升农村幸福院质量、设立幸福餐厅、建设生命公园等具体举措,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使命落细为可感可及的民生温度。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社区院落,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聊家长里短,精准倾听群众心声、摸清群众诉求。在政策制定中锚定群众利益,让决策更贴民心;在项目推进中回应群众期待,让落实更有温度,真正把“群众小事”当作“心头大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以实干实绩担当现代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强担当、更硬作风、更实举措把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近年来,漳州市以一系列百亿级项目建设为龙头,聚力打造“三头六臂”(“油头、粮头、钢头”三大产业龙头和“烯烃—塑料、芳烃—聚酯、大宗食品、高端食品、精钢、特钢”六条产业链条)支柱产业,“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运、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和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提速推进……漳州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展现了新面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融入岗位职责,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化为具体行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挑大梁、树标杆,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上谋新策、探新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办实事、求实绩,真正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以铁规铁纪护航现代化进程。纪律严明是走稳人间正道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近年来,漳州市组织开展“牢记嘱托学谷公、为民造福当先锋”活动。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自觉严守党的纪律规矩,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持续优化政治生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以严明的纪律、扎实的作风筑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作风保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支撑。(作者为福建省漳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