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桂兴,男,1944年7月生,原无锡县航运公司退休职工,江苏省天一中学非遗代表性项目导师、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古船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章桂兴从15岁起,跟随爷爷和伯父学习造船技艺,下定决心要把传统木船技艺发扬光大。60多年来,他运用传统造船工艺,先后制作太湖七桅船等20多种江南木船船模,并陆续捐献给无锡博物院等单位,传承弘扬运河舟船文化。
一声承诺,一生践行,传承祖传技艺
小时候就在运河边长大,喜欢看河边各类木船来来往往,一艘渔船就是一个家,因着这份骨子里的热爱,15岁的章桂兴主动央求向擅长制作内河木船的爷爷学习这门手艺,正式拜师之前,他其实已主动帮爷爷和伯父打下手多年,熟悉各类复杂的木船制作流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精最好,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琢磨透!”这是爷爷把这门家传手艺托付时的郑重要求,一晃六十年过去,带着这份嘱托和信念,章桂兴毕生都和做船“杠”上了。
带着对祖父辈的承诺,怀揣着传承弘扬造船技艺的理想,拥有祖传造木船手艺的章桂兴来到无锡县航运公司船厂,成长为一名生产技术骨干。随着公路时代的快速发展,运河渔船退出了历史舞台,代替它的是各类现代机械船。古法制船环节中,需要提前制作船模下水,试验成功后正式“投产”,每一种新船型的背后本身就有船模的存在。为了能将木船制造技艺这门罕有人传承的传统技艺延续下去,也为曾经繁荣的京杭大运河多留点鲜活的历史印记,他尝试“缩微”真实木船比例“复刻”各类木船模型。章桂兴从爷爷、伯父那里传承来的对于船体造型的测量和数百种木工技艺等都成为他在之后大半生造船事业中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
在章桂兴60多年的造船生涯里,他先后制作了太湖七桅船、嘉兴红船、渡江第一船、黄鹄号、戽水机船、乾隆下江南船、米包子船、绍兴乌篷船等20多种江南木船船模,所有船模都按照当年造船工艺制成。每每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船模,章桂兴就仿佛回到当年对爷爷郑重承诺的场景,他用毕生的坚守兑现了祖辈对他的嘱托,完成了传承弘扬古船技艺的誓言。
潜心钻研,守艺初心,复原运河古船
无锡西漳公园建成开放之初,当地部门找到章桂兴,希望他1:1复原13米长的西漳船。西漳船是一种内河木船,以江苏无锡西漳村最先建造而得名,是无锡人民劳动创造的智慧结晶,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锡地方历史的主要脉络。为了让西漳船在西漳公园有一席之地,章桂兴开启了“西漳大船”的复制。没有任何技术图纸,也没有西漳船实体的情况,尽管如此,章桂兴和一批老船匠们依然迎难而上,凭借着丰富的造船经验,突破重重困难,复原了西漳大船。2019年12月,一艘13米长、2.5米宽的西漳式木帆船在西漳公园成功下水。至此,一艘按古法还原的传统船舶重回人们视野。
章桂兴不仅做船模,还大力宣传中国船文化。“这次做的红船船模有2.2米长,比上次捐给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的那艘红船船模大一号。”为做好红船船模,章桂兴专程赶到嘉兴南湖把停在水面上的红船分段拍下。返回无锡后,章桂兴翻阅资料,再根据拍摄的照片,按照比例缩小制作,船橹、篙子、船舱内的小桌椅等一应俱全。据前来接收船模的无锡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红船船模做工精致,仿真度极高。2012年以来,他就陆续将自制的船模捐献给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以及公园、小学等场所,希望它们能成为党史和乡土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
章桂兴不但做近代的船模,还尝试做古代的。没见过真实古船的章桂兴仔细研究《南巡御驾所及的江南风景》和《中国古船图谱》,依据书中古画和图谱,一点一点参研一点一点“复原”。“乾隆南巡时的船只较康熙南巡时的造型工艺更为精细,船头船尾都有观景的亭子,船舱也大,若摆在景区将增色不少。”章桂兴用他手中的一刀一斧一锯一锤,彰显出一名工匠的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薪火相传,匠心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古运河中,来往的船只就像流动的文化。跟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章桂兴觉得:“无锡这座百年工商业名城,发展兴旺离不开船,运河文化也离不开船文化。”他想给家乡留点东西,无论造船这门手艺是否后继有人,他都迫切想让生活在运河边的后人知晓、留下这里曾经辉煌的船文化,了解江南人民奋斗的历史,从而汲取前进的动力。
由于古船制作工序繁琐、耗时较长,现在从事古船模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让这门技艺能够得到传承,他多方奔走,积极传艺带徒。2010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无锡市第一个古运河船模工作室成立了。在这个1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墙面上挂满了上百件锉刀、几十把锯子和大小尺子,它们是相伴章桂兴一生的“老伙计”。查资料、画图纸、木材放样、锯料、拼船底、上大串、上龙骨、上脚梁到踏傲水再到最后竖桅杆、封船头,江南内河木船的建造步骤极其复杂、考究,像一艘最寻常的丝网渔船船模,制作就需要一个多月。但章桂兴觉得,手艺不能丢,除了已经掌握的30多种运河船只船型,还有一些设计新颖的新式内河船型仍值得探索,一定要把船模制作延续和深入下去。
他积极参加江南造船技艺的申遗工作,向市民宣传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他深入学校课堂,普及地方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2022年初,“江南木船制造技艺”入选无锡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得知喜讯后,章桂兴表示愿为正在建设的无锡大运河文化公园捐出自己的船模。2023年4月27日,江苏省天一中学运河船舶工程研创中心正式揭牌启用,这是无锡首个融合设计、建模、数字化、工程制作一体的中学工程研创中心,作为运河时代工匠精神的代表,章桂兴成为该校非遗实境课堂的项目导师和指导专家,为孩子们讲授水韵之城的鲜活历史和展示船舶研创实操能力。
江苏省天一中学聘请章桂兴为学校非遗代表性项目导师,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聘请他做校外辅导员,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成立“章桂兴中队”,江苏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船舶工程系还聘请他为课外讲师,章桂兴正用他手中的一件件船模讲述着无锡造船业的辉煌发展史,重塑年轻人对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的记忆。“我想把江南木船文化留下来给子子孙孙,只要有人愿意听我讲、跟我学,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章桂兴说,自己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希望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消失了,他还想将更多的船模提供给运河沿岸的博物馆、展示馆、名人故居、历史文化街区等场所,让船模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亲眼看到、切身感受到中国木船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