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百花,女,1949年2月生,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民主村村民。2007年,沈百花的小叔子离异后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生活不能自理,小叔子的两个孩子一名患有智力障碍、一名尚且年幼。沈百花见此情景,主动接过照顾小叔子一家三口的重任,悉心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带小叔子治病和康复锻炼,村民们对她一致夸赞。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大嫂,沈百花18年如一日地照顾因车祸致残的小叔子和年幼、残疾的侄子。6500多个日夜,沈百花总是耐心细致地料理着小叔子一家的生活,准时准点做饭,洗衣收拾,任劳任怨,是周边乡邻人人竖起大拇指称赞的“好大嫂”。
小叔子家遭遇不幸,身为嫂子的她扛起“责任”
沈百花是家里的长嫂,以勤劳朴实撑起了这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但生活的悲剧总是不期而至。2007年初,家中最小的弟弟余德清遭遇车祸导致颅脑损伤,智力如同2岁孩童,大小便不能自理。而早在车祸前,余德清就已与妻子离异,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大儿子虽已成年,但由于身患肥胖症且智力低下,每天只能坐在椅子上睡觉,而小儿子还在上小学。两个孩子自己照顾自己都很困难,更别提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关键时刻,沈百花主动站了出来。虽然当时家庭经济拮据,但在丈夫的支持下,作为长嫂的她决定亲自照顾小叔子余德清一家三口。
出院后的余德清不会行走,沈百花帮他买了练习走路的支架进行康复训练。余德清的头颅内安装了两块不锈钢片,平时生活要防止他跌倒,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于是每次练习,沈百花和丈夫都是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一点点挪步。余德清人高马大,体重近100公斤,身材瘦小、体重不到百斤的沈百花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余德清大小便不能自理,经常失禁,沈百花每天都要帮他换洗床单数次,无论寒冬腊月还是三伏酷暑,总能看到沈百花忙碌的身影。在沈百花和丈夫的悉心照顾下,余德清终于慢慢恢复了行动力,每天可以独立行走数公里,也会独自上厕所了。
18年照料万般不易,呵护侄子胜过亲儿子
由于颅脑损伤导致的智力低下,伤后的这些年,余德清的神志时好时坏,严重的时候不认识人,看到谁都觉得是要欺负他。沈百花给他送饭,他以为沈百花要害他;沈百花给他换床单,他以为要偷他东西,会狠狠地骂沈百花。沈百花却总是一笑置之,不以为意,尽可能忍着,遇着有人劝她,她就自我开解说:“他是个病人,我去跟他计较什么!”除此之外,小叔子还经常与村里人吵架,产生矛盾,但每次都是她去善后,赔着笑脸给人道歉。更令百花苦恼的是,小叔子余德清还经常从家里走失,十余年间,已走失不下十几次,最远曾走失到了常州、江阴等地。虽然每次都费尽力气给寻找了回来,但一次又一次地走失,每次都让沈百花担心不已。为了方便余德清走失后有好心人电话联系,沈百花特意制作了一块写有自己电话号码的联系牌,挂在了余德清身上。
与此同时,面对一残一幼的两个侄子,沈百花把他们俩当成自己的小孩,每天照顾好侄子的生活起居,付出的心血比亲生儿女都多。虽然沈百花夫妻也只有每个月两千左右的退休金,但是她坚持不用一分余德清的赔偿款,除了余德清一家三口的餐费外,还自己出钱供养小侄子的上学费用,当年因肥胖症被医院预判寿命不过20岁的大侄子在沈百花的悉心照料下长到37岁,小侄子也已经参加工作。
18年来,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以及生病治疗等花销,让沈百花自家的日子过得都很清苦。随着沈百花年事已高,村里人也曾劝她放手,但她始终没有同意。6500多天,制作19600多餐,日复一日地辛劳和付出,个中滋味只有沈百花自己知道。“我觉得吧,一大家子,都是一家人,有缘成为一家人,就要互相照顾!”沈百花更直言,交给别人怎么能有自己照顾得好,自己能照顾一天就一天,直到将来照顾不动。
“言传身教”之下爱在传承,子女将“接班”继续照顾
这些年,沈百花心中有个放不下的心结:将来自己照顾不动了,小叔子一家三口怎么办?令她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照料小叔子一家十分辛苦,儿子、儿媳非常心疼,这么些年也一直默默帮着照顾。如今,随着沈百花年龄增长,儿子儿媳决定正式接过“接力棒”,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2019年,沈百花在家搞卫生时不慎摔伤,腰椎腿部皆有不同程度的受伤,身体伤了元气,腿部至今还有钢钉。言传身教下,沈百花的儿子每天给余德清喂药、帮助余德清的大儿子洗澡,儿媳天天辅导余德清的小儿子做功课,女儿逢年过节都会买东西孝敬小叔。在沈百花的带领下,其他几个兄弟,也都尽可能出手帮衬着余德清,老公和其他两兄弟还出资买了安置房,期望帮助侄子将来能拥有自己的小家庭。
18年过去了,凭着勤劳与坚韧,凭着对亲情和家庭的执着信念,沈百花硬是撑起了小叔子余德清一家,给全家带来了希望。如今,沈百花的“善举”成为群众口中的美谈,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榜样”,更是生动诠释了自古为人称道的“长嫂如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