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家华,女,1957年5月生,沭阳县吴集镇史跳村村民。洪家华的父亲因伤残没有劳动能力,哥哥、弟弟均有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1989年,母亲去世后,她和丈夫直接搬到娘家居住,尽心照顾父亲和两个兄弟。她每天4点起床到菜地收菜,然后骑车到5公里外的集市去卖,卖完后马不停蹄地回家为家人做饭,照顾父亲和兄弟俩生活,36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不离不弃,为残破家庭撑起“一片天”
洪家华的父亲洪如金1947年参军,1952年在朝鲜战场因严重冻伤失去10个脚趾,落下终身残疾,无法负重。哥哥洪加胜比她大4岁,弟弟洪加兴比她小6岁,两人均患有严重先天性智力障碍,达智力残疾二级。自懂事起,她就帮母亲照看几个月大的弟弟和智力残疾的哥哥。平时她主动做家务、干农活,一心为家里减轻负担。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尽管上门提亲的人不少,她提出只嫁本村小伙的要求,这样更方便照顾娘家。1980年洪家华嫁给了同村勤劳本分的刘金邓,两家相距800多米,仅一桥之隔。婚后,洪家华主动揽下娘家所有农活,母亲在家照看父亲和两个兄弟,她和丈夫种田养家。日子虽清贫,却平静和美。
尽心尽孝,以柔肩担起赡养双亲“一份责”
1989年,母亲不幸患上食道癌。看着母亲日渐消瘦,洪家华心疼不已,她一勺一勺地给母亲喂饭,一遍一遍地帮母亲擦洗翻身,只希望能减轻母亲的痛苦。同年,洪家华母亲弥留之际,嘴里喃喃自语。洪家华读懂了母亲的牵挂,郑重承诺:“妈,哥哥和弟弟就交给我了,我一定照顾好他们!”之后,她和丈夫商议搬到娘家居住,以便更好地照顾父亲和兄弟。
父亲洪如金本就有残疾,2006年又患上脑梗死,从那以后直至2012年去世,瘫痪在床6年。洪家华白天下地干活,还要抽空回家照顾身患疾病且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两个兄弟。6年如一日,每天细心为父亲准备饭菜,做好清洁换洗护理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无怨无悔,用爱坚守给兄弟“一个家”
2012年父母相继离世后,“小华子在,家就在!”这句话有了更重的分量,洪家华成了两个兄弟最坚实的依靠。每天凌晨四五点,洪家华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她先到家门口的菜地割菜,然后骑电动车到5公里外的集市摆摊卖菜,卖完菜又马不停蹄赶回家,给两个兄弟做饭、洗衣。哥哥洪加胜病情相对平稳,弟弟洪加兴的照顾则要费心得多。如果没能及时提醒弟弟如厕,他就会弄脏裤子,一天要换洗好几遍。
“不知道淌了多少眼泪,有人劝我把他们送去敬老院,让自己轻松点。”洪家华说,但她心里清楚,自己有丈夫和孩子家人的陪伴,可兄弟俩只剩她一个亲人了。因此,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就会尽最大努力照顾好他们。
洪家华用36年的坚守,诠释了亲情的可贵。她从未因生活的重担而退缩,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责任,这份不离不弃的爱,温暖了家人,也感动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