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专题专栏 > 专栏|道德的力量 > 专栏|2025年度“江苏好人” > 正文
龚琴华、赵建芬:和美妯娌重情守诺撑起 “五姓之家”
2025-11-19  来源:江苏宣传网

  

  龚琴华,女,1967年11月生;赵建芬,女,1968年2月生,两人皆为太仓市浏河镇张桥村居民。龚琴华和赵建芬是一对妯娌,两人的丈夫在十年间相继离世,他们对公婆许下承诺:“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着。”妯娌两人再嫁后依然和公婆生活在一起,组成另一个特殊的“五姓之家”。其家庭曾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和美一家连遭变故,妯娌许下尽孝诺言

  家住太仓的老人吴彩英原先有个幸福的八口之家:老两口带着大儿子张建、儿媳龚琴华,小儿子张革、儿媳赵建芬以及两个孙儿。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儿子儿媳四人负责上班挣钱,公公婆婆照顾小孩、收拾农田,晚上一家八口人围聚在一起,边吃晚饭边聊聊家长里短,享受幸福时光。特别是孩子上学后的接送,老人更是一手全包了。由于学校离家很近,为了让孩子吃上可口的饭菜,老人每天烧好饭菜送到学校,看着孩子吃得开心,他们也高兴。妯娌之间也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常常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现在他们这么帮我们,解决了带孩子的后顾之忧,等他们老了一定好好孝敬他们。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吴彩英的大儿子张建因心脏病去世。吴彩英和老伴年届六旬遭遇丧子之痛,作为大儿媳,龚琴华强忍丈夫离世的悲伤,带着女儿与小叔子一家一起照顾老人。一家人相互帮衬着逐渐走出了失去儿子、丈夫和长兄的阴影。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1年,小儿子张革又因心脏病离世。这对于两位已经失去一个儿子的老人来说,更是晴空霹雳。这个曾经的八口之家,失去两根顶梁柱,家里只剩下老幼妇孺。生活的重担压在了这对妯娌肩上,尤其是吴彩英和老伴年岁已高,生活起居亟需人照顾。“老人不能没有人照顾,我们不管谁来管。”守着丈夫离别时照顾双亲的诺言,龚琴华、赵建芬毅然决然地承担起照顾公婆的任务。

  开明婆婆劝媳再婚,妯娌招婿共担义务

  “公公婆婆都老了,我们一定好好孝敬他们,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他们饿着。”龚琴华、赵建芬始终记得她们当初的诺言,毅然决然地承担起照顾公婆的责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十数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她们说,替过世的丈夫尽孝、照顾老人走完余生,都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孝道。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位老人都看在眼里、暖在心头。吴彩英夫妇也非常疼爱这对儿媳,把她们看作亲生女儿。“我们年纪大了,多亏了有这一对好儿媳不离不弃,这个家才走到今天。”

  考虑到儿媳也需要完整家庭的呵护,开明的吴彩英老人先后主动找到龚琴华、赵建芬谈心,劝说她们重组家庭,寻找新的幸福:“这几年你们又要照顾我们,又要拉扯孩子,太辛苦了。你们还年轻,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我们都支持你们重组家庭。”始终割舍不下两位老人的龚琴华和赵建芬,在考虑再婚时提出了条件,丈夫必须入赘,能像儿子一样对待老人。经过好心人的介绍,两位儿媳也先后重组家庭,由此,一个特殊的多姓之家也正式形成,两位女婿也信守牵线时的诺言,对待两位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至善至孝。

  “五姓之家”守诺践言,柳暗花明幸福绵长

  2007年,吴彩英的老伴因罹患肝癌去世。去世前,两个“儿子”陪着去医院看病,跑前跑后,帮着擦洗身体、端屎端尿;去世后,又披麻戴孝送他最后一程。2022年的梅雨季节里,吴彩英不慎滑倒,导致股骨骨折。妯娌俩和丈夫更是24小时轮流守候在医院照顾老人,隔壁病床上的老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听到他们夸自己儿媳妇和“儿子”孝顺,老人心里乐开了花。出院之后回家康复,妯娌俩为方便照顾老人又购买了护理床。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吴彩英很快康复了。虽然儿子和丈夫都已不在人世,但老人却被照顾得很好。如今,吴彩英逢人便说:“我能活到现在,多亏了两个好媳妇,两个好‘儿子’,要不是这四个好心的孩子,我早不在了。”

  如今,龚琴华与现在的丈夫结婚已23年,赵建芬重组家庭也有了21个年头,一家人一直和和美美地一起生活。人们常常看到吴彩英家的吃饭场景:这个给老人拿块月饼,那个给老人夹只虾,吴彩英则帮媳妇夹点菜,给“儿子”倒点黄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非常温馨。

  20多年来,龚琴华和赵建芬坚守诺言,用实际行动呵护老人,让“五姓之家”绽放出别样的幸福之花。

编辑: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