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雨田,男,1973年9月生,中共党员,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雷雨田深耕钢铁领域二十余载,设计研发的多功能顶枪等设备,解决了国内冶金单位“卡脖子”难题,攻克国外长期技术垄断。他先后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专利1项,同时发挥“雷雨田劳模工作室”带头作用,义务开展紧缺工种培训、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累计培训员工超2000人次。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从“门外汉”到钢铁“大拿”
1973年,雷雨田出生在甘肃省一个小山村。1997年,他从沈阳工业大学铸造专业毕业后,进入兰州一家国企当技术员。企业不景气时,他带着妻子南下苏州,开启了新的征程。应聘宝联重工时,他因专业不对口吃了“闭门羹”,但他不服输,敲开总经理的门,立下“军令状”:“让我在这里干三年,三年干不出名堂我自己走人。”最终被宝联聘用。刚入职宝联重工时,雷雨田就接手参与了上海宝钢厂技术改造项目。设备因材料和设计问题频繁开裂,更换材质后,有色金属焊接成为核心难题。面对完全陌生的焊接领域,雷雨田白天泡车间,晚上查资料。苏州冬天湿冷,他裹着被子在被窝里写计算公式;钢厂作业区温度超60℃,他虽浑身长痱子却仍坚持工作;81米高的铁塔,他一天爬两次进行高空作业。凭借这股不服输的精神,他逐渐掌握焊接技术,并发现原方案因工件过长不可靠,提出改进方案并验证成功。焊接专家辞职后,他临危受命,力排众议坚持方案,最终项目按时交付,获得了宝钢炼钢厂的高度认可,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技术突围,千锤百炼锻造“中国制造”
雷雨田深知工匠精神是迎难而上、精益求精。RH (Ruhstahl hausen真空钢液循环脱气法)多功能顶枪是冶炼行业核心设备,2000年前被国外垄断,我国只能高价进口,还面临周期长、易损耗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钢铁冶炼工业自主发展。彼时,刚加入宝联重工的雷雨田主动承担研发任务,决心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他潜心钻研,学习大量中外资料,记录关键数据,绘制精密图纸,经过上千次试验,终于成功研发出国产RH顶枪,成本降至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质量与寿命更是全面超越。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持续改进,如今RH顶枪已更新至第五代,实现智能点火、可视化操作,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并远销海外,为企业创造1.6亿元销售额和8000万元利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增强我国冶炼装备制造自主能力。雷雨田坚信创新是发展的核心要素,2011年,他陆续研发出转炉煤气自动放散点火装置,有效改善煤气对环境的污染。2014年,他开发出不粘钢转炉长寿命氧枪,产品平均寿命1000 - 2000炉次,远超传统产品的300炉次。此外,他还研发多功能顶枪喷头、烘烤枪等多项关键设备,拥有专利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专利1项,发表期刊论文3篇。他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攻克技术难关,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传承技艺,培育“大国工匠”后备军
“年轻人要有拼劲,要珍惜工作经验,踏踏实实学习业务技能,只要有丰富的经验,以后无论到哪都能赢得尊重!”每周,雷雨田的“劳模工作室”挤满了年轻技工,他的口音总是格外铿锵。从1999年入厂至今,雷雨田始终牢记产业工人社会责任。他说:“我的价值不在奖状上,而在车间里、在年轻人身上。”2020年,他带头成立“劳模工作室”,义务开展苏州市紧缺工种培训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累计培训员工超2000人次,培养持证技能人才近500人。他亲力亲为指导年轻工人,强调技术不能含糊,关系到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他还走进企业、学校、社区,开展工匠精神宣讲70余场,鼓励青年人热爱劳动、追求梦想,常告诫年轻人:“上学要‘学出来’,上班要‘干出来’!工业生产必须精益求精!”
雷雨田,这位“不服输的倔老头”,用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和追求,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非凡价值,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他的创新之路,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更为“中国制造”赢得了尊严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