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新闻出版 > 精品出版 > 正文
邹雷推出新作《金色阳光》,以童真视角讲述中国援非医疗60年故事
2025-10-2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一部以儿童视角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真实故事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金色阳光》,10月19日在南京正式发布。该书由一级作家邹雷创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系2024年度南京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新书发布会于南京南汽大厦举行,由南京市作家协会、南京江北新区文联联合主办。南京市文联副主席王子在致辞中表示,《金色阳光》通过一个孩子的目光,描绘了非洲桑给巴尔的风土人情,再现了江苏医疗队跨越60年、跨越山海的坚守与奉献,“在小读者心中种下爱、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自1964年起,江苏省持续向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派遣医疗队,至今已61年。书中以双线结构展开:一条线是南京少年袁飞对远在非洲执行医疗任务的父亲袁爱国的思念;另一条线则回溯其外公——上世纪70年代援非医生的故事。两代人的“非洲记忆”,在童真的想象与现实的坚守中交织。

  邹雷通过孩子的眼睛、细节的魔力以及双线叙事的“三重镜片”的叠合,来完成作品的叙事使命。最终,非洲的金色阳光成为核心意象,它既是地理意义上的赤道阳光,也是医疗队的人性光辉,更是孩子们眼中所见的希望之光。

  书中诸多情节源自真实事件。邹雷在创作分享中透露,一位小女孩因思念远在非洲的父亲,竟爬上医院锅炉房高高的烟囱,天真地以为“站得高就能看见爸爸”;当地一位小学女教师为感谢妇科医生治好了她的病,听说中国医生爱吃饺子却苦于没有擀面杖,便托人砍下一截粗木,按医生身高比例制作了一根“一人高”的擀面杖——虽无法擀面,却被医疗队当作友谊信物代代相传。

  

  书中还生动刻画了援非生活中的日常挑战:因当地理发店卫生条件堪忧,队员们不敢轻易理发;少年袁飞的弟弟“忘机蛋”(外号,因其瘦弱、头发稀疏得像“鸡蛋壳”)决心为父亲理发,却因技术生疏将同学剃成光头,引发一场“校园误会”;为鼓励孩子,医疗队叔叔们纷纷主动“陪剃”,最终形成一支“光头队”。

  更令人动容的是,书中并未回避援外医疗的风险与脆弱。一位女医生在抢救病人时不慎暴露于疑似艾滋病感染源,书中如实描写了她的恐惧、流泪与最终的坚强。“我没有把他们写成神,他们就是普通人,”邹雷说,“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作品还融入大量非洲风物细节:当地孩子常把硬币含在嘴里玩耍,不慎吞入食道,医生需在30秒内徒手取出;非洲老鼠脚印如梅花,被孩子当成“神秘符号”;印度洋成为孩子们天然的游泳池,胆小的“忘机蛋”正是在这里学会了勇敢。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巧妙呼应南京与桑给巴尔两地文化——两地均有“石头城”,一个在秦淮河畔,一个在印度洋边,成为连接中外儿童想象的桥梁。

  作为首批小读者之一,南京石鼓路小学二年级学生陈洺渠说:“这本书里的故事很有意思!读完之后,我更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又温暖的国家,真的特别幸福。我也要像援非医生和书里的小朋友一样,不怕困难、好好学习,将来也能帮助别人!”

  

  发布会现场,援助桑给巴尔医疗队医生代表刘婷婷出席,并结合援外医疗经历,阐释了作品中“责任与担当”精神的现实意义。据悉,本次活动由南京创意中心、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南京江北新区作家协会共同承办。《金色阳光》新书发布会后,主办方将启动全国青少年读后感征文大赛,分设低年级、五六年级、初中三个组别,优秀作品将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等平台展示。

编辑: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