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与全民阅读的时代浪潮中,运河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8月24日,一场围绕文学与运河的文化盛宴在南京图书馆精彩上演。南京图书馆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与作家徐则臣的深度见解相互交织,共同奏响了一曲运河文化的激昂乐章。
多元活动:让运河文化“活”起来
8月24日,“岁月浩荡,大水汤汤——徐则臣《北上》分享会”在南京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精彩上演。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在致辞中深情指出,中国大运河作为流淌2500多年的古老水脉,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自2024年起,南京图书馆精心策划“沿着运河读中国”系列活动,引领读者感受运河水脉与江苏文脉的紧密联系。
“岁月浩荡,大水汤汤——徐则臣《北上》分享会”作为2025年阅读推广活动的重磅环节,邀请到著名作家、《人民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他与读者一同追溯大运河的百年历史与民族记忆,分享《北上》的创作缘起、历史背景与文化情怀,还回顾了与南京这座城市的深厚渊源,提及在南京师范大学求学时,图书馆成为他文学启蒙的重要场所,大量阅读为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当天上午,首届“百馆荐书 全省共读”江苏省全民阅读挑战活动已在全省范围内火热开展。十三个设区市、十七家公共图书馆的七百余名读者共同翻开《北上》,沉浸在集中阅读与线上答题中。徐则臣与南京图书馆副馆长黄世刚共同为获奖团队及个人颁发奖杯、奖牌,所有参与者都获得了签名版《北上》,前十名还收获荣誉奖牌,阅读的成就感与文化的获得感在此完美交融。
南京图书馆充分发挥省级馆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举办主会场活动,还将徐则臣邀请至镇江市图书馆开展对谈,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深入基层。此外,为加强中西部文化合作交流,活动特别联动新疆伊犁州图书馆,同步推送活动内容与分享会直播信号,让伊犁州图书馆的读者也能实时参与,从江南运河到西域边疆,搭建起中西部文化对话的桥梁。
对于南京图书馆通过直播分享会和全民阅读挑战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播运河文化,徐则臣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些活动丰富多彩且寓教于乐,以有趣的形式让人们更立体形象地理解运河文化,使重大事件与人们的生活和人生产生紧密联系,让运河从抽象概念变为所有人都能真切感受的事物,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体验,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认知,意义非凡。
深度洞察:引导青少年读懂运河
运河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徐则臣针对青少年参与运河主题阅读提出了独到建议。他指出,青少年深度参与后,会发现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以运河为线索,可以展开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乃至当下现实的全面认知。运河如今的模样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在理解运河的过程中,青少年也在理解人与自然、人与大地上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他鼓励孩子们了解运河不应只关注河本身,而要以运河为切入点,去探索更开阔、更深远的历史文化。这种阅读方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运河文化的滋养下,形成对世界的多元认知和深刻理解,成为运河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持续创作:为运河文化注入新活力
徐则臣在运河相关题材上已经深耕了20多年,在采访中,他坚定地表示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创作下去。目前,他正在编写《鹤顶侦探故事集》,该系列以运河边上的小镇鹤顶为背景,通过镇上派出所所长的视角,描述一系列与运河有关的案件,为运河文化增添了新的叙事视角和故事元素,为运河文化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徐则臣还向读者推荐了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作品: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为读者在选择与运河相关的书籍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徐则臣的见解,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运河文化的魅力与活力。此次系列活动既是南京图书馆“沿着运河读中国”品牌的深化实践,也是全民阅读多元化、社会化的生动探索。从一部书的分享到全省读者的共读,从省内联动到跨省交流,大运河的浪花正载着文化的力量,在新时代的时光堤岸上,激荡出更深远的回响。让我们跟随徐则臣的脚步,继续在运河文化的长河中探寻,感受文学与历史的交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