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作为今年上海书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最是书香能致远——《中国古代读书故事》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古代读书故事》作者吴尚之表示,讲好中国古代读书故事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读书传统,弘扬古代先贤的读书精神,增强当代读书人勤奋好学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深入推动新时代的全民阅读,深化人们对阅读意义和阅读价值的认识,增强人们阅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动力。

吴尚之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对古代读书故事做了一次系统梳理,增加了许多新的读书故事;对流传至今的读书故事,充实了大量的材料,增加了更为详实的内容;对读书故事的源头进行了文献方面的查找和考证,增强了故事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对这些读书故事做了简要的点评,或是揭示读书故事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或是阐释读书故事对当代读书人的启示和借鉴;提炼了中国古代先贤的读书精神。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张阳从出版方的角度谈了本书的独特价值,张阳表示,《中国古代读书故事》讲述了从先秦至明清跨越数千年的、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读书故事,其内容并非是故事的简单罗列,而是以史为据,深入剖析了这些故事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个人际遇,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读书理念、治学方法和人格精神。

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陈广宏表示,《中国古代读书故事》选取了众多古代先贤,交代了他们的生平经历,讲述他们如何读书以及成就与贡献,具有非常连贯的叙事性。一方面,作者对中国古代读书故事做了较为完整的系统性梳理;另外一方面,作者通过不动声色的演绎,丰富了读书故事的内涵,这很见功力;第三个方面,本书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先贤的读书故事,总结他们的读书精神,为当今读者提供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威认为,从孔子“韦编三绝”到王阳明“龙场悟道”,这些读书典故的价值不言而喻,而这本《中国古代读书故事》则尤为难得。吴尚之为每个读书故事都标注了出处,查阅二十四史等典籍,考证典故的本源,连具体卷次都清晰呈现,这种扎实功夫令人敬佩。本书既有典故考证,又有生动叙事,更不乏作者自身的深刻感悟,做到了有来源、有叙事、有感悟。

著名作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表示,对于中国古代读书故事,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全貌,比如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典故,不少人会混淆情境。这本《中国古代读书故事》的重要价值,就在于作者在每个典故出处下都做了总结、概括和提炼,篇幅适中,便于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宏田结合书中的“中国古代先贤读书精神”和自身工作,谈了阅读感悟。陈宏田表示,不管是陈平的“忍辱苦读”还是朱买臣的“负薪读书”,都凸显了古人在逆境中的决心和毅力,而这正是我们在科研攻关中所必需的迎难而上、坚定信念的精神。

《中国古代读书故事》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80个读书故事,深入解读其中蕴含的读书精神与文化传统。通过先贤勤学苦读的生动故事,展现中华民族崇文重学的文化基因。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结晶,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为当代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笃志好学、砥砺前行。
书香盈袖,文脉绵长。《中国古代读书故事》展现了中华文化中绵延千年的书香传统,该书自6月份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获得业界和媒体的认可,已入选七月百道好书榜、《中华读书报》八月好书榜、社科好书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热荐书单等好书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