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军纪念馆的玻璃展柜里,一只褐色的牛皮箱安静地躺着,箱体斑驳的划痕与磨损的铜扣,无声诉说着八十多年前惊心动魄的谍战风云。这只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箱子,曾是中共隐蔽战线的女英雄徐笑奇忠实的“战友”,在敌人的“心脏”演绎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潜伏”传奇。
1924年徐笑奇出生于浙江德清的一个富裕家庭,1941年1月她参加了新四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安排下,她加入了“400反间谍工作小组”,冒着生命危险,打入日军内部。凭借着过人智慧与胆魄,她化名徐国芬,一次次把重要情报顺利传递给组织。在她的故事中,最传奇的莫过于用这只皮箱完成了运送火药的艰巨任务。
徐笑奇曾说:“我这辈子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当民族危亡、国家有难,我和大多数有良知的年轻人一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尽献了绵薄之力。”
听到这段话,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次次枪林弹雨中英勇无畏的牺牲,催人泪下,而一次次刀尖舔血时惊心动魄的活着,同样令人动容。
2015年,徐国芬的儿女将母亲生前的这只皮箱捐赠给纪念馆时说:“这只皮箱,承载的不仅是火药,更是母亲为革命付出的无悔青春,是她无数次走过的险路,是她每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后的坚持。”
今天,站在新四军纪念馆的展柜前,看到那只破旧却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皮箱时,我不由得心生敬畏。这是以生命为赌注的博弈,而这样的赌局不知道究竟发生过多少次。他们在黑暗中编织无形的情报网络,每一封密电都是刺向日寇心脏的利刃,都是照亮民族前路的火种,他们则永远定格在时光深处,汇聚成为中华民族最隐秘而璀璨的星河。

一只皮箱诉说着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如何在完整、准确、保有高信息量的同时创新宣讲的表达方式,把离我们看似遥远的红色故事讲得可听、可看、可触、可感,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的目标。
于是,我以“皮箱”作为贯穿始终的关键道具,从物主——潜伏女英雄徐笑奇的视角出发,创作出抗战期间“400反间谍工作小组”的传奇故事,通过情景演绎,努力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烽火岁月里,隐蔽战线的英雄们暗流涌动的工作常态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尚品格。
两年讲解,两次参赛,我也愈发感受到,红色场馆的感染力,源于它将宏大的历史变得让观众可知可感。作为新四军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我将努力尝试用更新颖的视角、更生动的方式,讲好华中人民长城的故事,让新四军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读懂英雄的故事,仰望历史的丰碑,我定当以敬畏之心讲述历史,以赤诚之心传递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