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 正文
江苏省第七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决赛成功举行
2025-07-10  来源: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

6月7日,江苏省第七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决赛成功举行。本次大赛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工办、省档案馆、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和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江苏城市频道承办。专业组和志愿组共40位选手在决赛的舞台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他们以饱含深情的讲述,各具创意的表现形式,呈现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红色故事盛宴。 

 
本届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了讲好红色故事,选手们在备赛过程中进行了充分而扎实的准备。他们走进革命纪念馆,触摸那些承载记忆的文物;寻访革命前辈,聆听那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翻阅泛黄的档案资料,追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瞬间......决赛舞台上呈现的每一个故事,背后都经历了无数次精心打磨和反复推敲。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想把军来参……”随着《九九艳阳天》熟悉的旋律响起,宜兴市博物馆讲解员丁一秀以沉浸式的讲述,揭开了电影《柳堡的故事》原型——新四军战士徐金成和农村姑娘二妹子的动人往事。这段战火中的纯真爱情,在当下依然动人而可贵,令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这是一根用粗布缝制的背带,过去农村会用它来背孩子......”泗阳县博物馆讲解员刘曼以一条粗布背带道具为引,将张庭佐夫妇在抗战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抚养八路军将领子女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生动展现了老区人民与子弟兵的鱼水情深。
连云港市连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讲解员刘媛从海上云台山的将军泉说起,生动讲述了连云港保卫战中荡气回肠的英雄战歌。故事的结尾,这座城市从抗战遗址蜕变为繁忙的现代化港口,穿越86年的峥嵘岁月,在今天“用红色追赶红色、用现实致敬历史、用光荣回复光荣”。红色历史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化作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
新四军纪念馆志愿讲解员乔闫思琦身着旗袍走上舞台,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了“400特工组”在隐蔽战线上惊心动魄的潜伏故事。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腻的表演,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在刀尖上跳舞”的惊险与智慧。
江苏省档案馆志愿讲解员陶冉是江苏警官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她手持一枚斑驳的弹壳,讲述了兵器制造专家吴运铎用血肉铸就兵工传奇的故事。这位05后预备警官从抗战时期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铮铮誓言,讲到新时代公安干警用热血与生命守护平安的动人实践,生动展现了红色基因在警徽下的代代传承。
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员陆璇在宣讲中巧妙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一枚出土铜扣的自白,讲述了大胡庄战斗中82名新四军战士壮烈殉国的感人故事。创新的演绎方式让“老故事”焕发出新的感染力。

在为期一天的紧张赛程中,来自党史、文旅、传媒等领域的11名评审专家组成专业评委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演讲内容的思想性、表达技巧的专业性以及舞台表现力等多个维度,对参赛选手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分。根据宣讲环节得分和知识问答环节得分相加的结果,评选出专业组和志愿组各10名金牌讲解员和10名优秀讲解员。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原社长 贾永:一整天比赛,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本次大赛主题鲜明效果好、故事精彩内容好、选手亮眼精神面貌好,选手在答题时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也非常专业,说明我们江苏的党史教育、革命史教育抓得实、抓得好。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副研究馆员 杨艳喆:本届大赛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高手过招,神仙打架。讲解员在党史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现场舞台的调动和表现力上,都展示出了超高的水平。本次大赛从前期的培训到今天的完美绽放,达到了以赛促训的目的。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一定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骏:红色追赶红色,现实致敬历史,光荣回复光荣。这是今天的舞台上我听到的金句,很打动人。有学者说过,审美能力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悦耳悦目,选手们的语言表达和舞台呈现让我们得到了感观上的审美;第二个境界是悦心悦意,红色故事让我们产生了精神的共鸣和具有内涵的思考;最高境界叫悦志悦神,希望大家都能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力量,得到精神的引领。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播音系主任、教授 宋奕:想要讲好一个红色故事,需要把背景交代清楚的情节、把故事讲得动人的细节、语言和故事同频共振的节奏、以及故事背后蕴含的气节。今天所有参赛选手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红色故事绝不是断代史,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在讲好红色故事的同时,也要承继这些故事背后的精神,以及精神背后的文化。
  
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穿越时空、直抵人心,让爱国主义情怀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决赛落下帷幕,而红色精神的传承永不止步。未来,选手们也将肩负起红色故事讲解员的责任与担当,让红色基因在江苏大地上代代相传。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