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一场以“强国复兴有我——‘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革命老区淮安市涟水县的苏北小延安纪念馆举行。活动中,来自涟水县的党员代表、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军民小学的师生代表以及党史专家学者共80余人,一同追寻革命足迹,追忆峥嵘岁月,以赤诚之心传承红色血脉,共同为强国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馆内瞻仰:文物映初心 少年敬英烈
步入苏北小延安纪念馆,时光仿佛回溯到烽火岁月。锈迹斑斑的战地步枪镌刻着浴血荣光,泛黄的革命家书饱含着家国情怀,磨损的粗布军装留存着先烈余温。在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参与者们有序驻足,认真聆听每一段历史背后的英雄故事,老照片里的坚毅面庞、实物展品中的岁月痕迹,让大家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无畏精神。
在大厅朱启杰雕塑前,气氛尤为庄重。一名学生代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前,小心翼翼地为雕塑系上鲜艳的红领巾,全体学生挺直腰板、举起右臂,以标准的队礼致敬革命先烈,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崇敬与坚定,无声传递着传承先烈遗志的决心。

红星之下:述峥嵘岁月 传英烈荣光
高19.28米的红星雕塑前,大家静静伫立。这座雕塑的高度对应1928年,涟水首个农村党支部“成集支部”成立的年份,既是传承革命精神的地标,也是俯瞰景区全景的观景平台。新四军历史研究学者、涟水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王继华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涟水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与英烈事迹,从朱氏三杰毁家纾难投身抗日,到无数先烈为民族解放舍生取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在场者热泪盈眶。
中国好人刘华铿锵有力地宣读致敬词,字字句句饱含对英烈的崇敬与传承精神的信念。随后,全场肃立,庄重低回的背景音乐响起,大家低头默哀一分钟,空气中弥漫着哀思,每一位参与者都在心中缅怀革命烈士的牺牲与奉献,感悟信仰的力量。
碑前献花:寄哀思之念 铸复兴信仰
活动尾声,全体人员移步抗战胜利纪念碑前。纪念碑顶部的枪、镰刀、斧头铁艺模型,象征着工、农、兵三个阶层的团结一心,背面摘录的毛泽东语录,彰显着革命信仰的永恒力量。伴随着庄严的音乐,党员代表与师生代表手持鲜花,缓步走向纪念碑,轻轻将花束摆放整齐,鞠躬致意,用朴素而庄重的行动,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这次参观苏北小延安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校外实践,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朱启杰的故事让我意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不仅要珍惜当下,更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军民小学汪雨桐坚定地说。

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们重温了涟水作为革命老区的深厚红色底蕴,更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英烈的浓厚氛围。下一步,涟水县将持续深挖红色资源,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开展更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红色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爱国情怀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将英烈精神转化为爱国奉献、砥砺前行的实际行动,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