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工作动态 > 正文
江苏文学院第十五期青年作家读书班在南京举办
2025-09-26  来源:江苏省作家协会

  2025年9月18日-22日,江苏文学院第十五期青年作家读书班在南京举办。共有来自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39位青年作家参加学习。

  开班仪式于9月19日上午举行,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郑焱,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出席仪式,仪式由省作协二级调研员(主持江苏文学院工作)邵峰科主持。

  郑焱在讲话中介绍了青年班的师资配备、课程设计、学员遴选与构成等核心信息,并对青年作家们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珍惜机遇,充分学习;二是拓宽视野,提升格局;三是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四是加强交流,互学互进。

  鲁敏着重向学员介绍了本期青年班的师资优势,特别提到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的文学讲座,期待丰富的课程给大家带来更多启发,也祝福学员们在文学之路上找到同行的朋友。

  本次读书班为期4天,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期刊主编及鲁奖得主授课,并设置两场文学对谈、讲座。

  19日上午,省作协副主席汪政以《知识生产与文学创新》为题作主题讲座。他指出,“文学是一种知识生产”,并将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即题材内容的独创性,如开拓新领域、反映新现实;转述性知识,指对经典或已有题材的创造性转化与重构;程序性知识,包括文学形式、技巧与语言创新等。汪政鼓励青年作家突破创作半径,在对生活的不断发现中展现文学写作的创新性,为文学发展贡献力量。

  19日下午,《青春》主编李樯带来《事故和故事——〈艾玛·宗兹〉及博尔赫斯小说切片》一课。他聚焦于博尔赫斯的作品《艾玛·宗兹》,探讨如何将事故转化为巧妙的故事结构。通过分析该小说的复仇主线、叙述策略及节奏控制,结合《局外人》《红楼梦》等经典作品,阐述创作中“事故驱动”的核心手法。课后,李樯对部分学员作品进行点评,提出结构优化建议,并介绍《青春》杂志的征稿方向及图书出版扶持计划。

  19日晚上,学员集体参加“江苏95后青年作家对谈”活动。活动由《雨花》编辑李冰担任主持人,邀请出版人李黎、青年批评家顾奕俊和青年作家周于旸、丁圣润围绕数字浪潮与未来想象中的文学新表达展开对话。此次对谈活动创新性地引入线上直播形式,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与文学交融的盛宴。

  20日上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荭以《自我书写:“记忆”的生产》为题授课。作为优秀的法语译者,黄荭以法国文学研究为核心,通过探讨波伏娃、杜拉斯、安妮·埃尔诺三位女性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思想内核,展现“自我书写”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演变。她结合诺贝尔文学奖关键词“自我”,分析个人记忆与集体历史的关联,并通过中外女性写作案例揭示性别视角下的文学表达。

  20日下午,《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围绕近期青年中长篇小说创作与学员展开交流。他通过例举《泥潭》《大海风》等作品,探讨了青年作家在题材选择、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优劣势,指出当前青年创作存在的眼高手低、过度模仿等问题。他强调现实主义根基与先锋精神的结合,认为长篇小说应有反映时代巨变的历史深度,呼吁青年作家深入生活、锤炼语言,平衡文学性与可读性。

  21日上午,诗人、小说家、鲁奖得主陈仓以《写作就是通灵》为题分享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与感悟。他讲述了早年经历的苦难以及走上写作之路的契机。从诗歌到小说创作,他的作品多基于真实经历,聚焦乡土与城市的碰撞、人性光辉及生命力量。陈仓强调文学应传播善意,优秀的作品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敏锐的观察。在与学员的互动中,他就苦难文学、乡土文学转型等问题进行细致解答,鼓励青年作者扎根生活、保持纯粹。

  21日下午,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翟业军以《渴望爱,渴望阴影与歧途——技术、文艺与人性的未来》为题授课。他从技术哲学切入,指出技术既是人类的“代具”,也带来存在的外化与异化以及一系列人性困境。他结合经典科幻小说及影片,分析数字生命对生死边界、人性缺陷与完美主义提出的伦理挑战。他认为在数字时代,渴望爱,渴望生命旅程布满阴影与歧途,方能获得人性的充盈。

  21日晚上,学员齐聚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参加爱尔兰桂冠作家科尔姆·托宾的文学讲座。托宾以其作品《魔术师》为切入口,从德国文学巨匠托马斯·曼的生平轨迹出发,细致生动地分享了他在为其作传过程中的一系列创作心得。之后,学员围绕“创作中的情感投入”“写实与想象之间的平衡”“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的技巧”等话题与托宾展开交流,并参与签售环节。

  22日上午,《长江丛刊》社长、主编喻向午带来《大时代中的文学与写作》一课。他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为背景,回顾了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期刊的兴衰,短篇小说与中篇小说的文体分化,指出网络时代对传统文学创作与传播模式的冲击。他分析了纯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定位与困境,指出二者需相互借鉴,严肃文学应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打破文体边界、创新叙事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课程结束后举行了结业典礼,鲁敏、邵峰科出席仪式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鲁敏在总结讲话中对全体学员积极投入学习、参与活动的精神表示肯定。她指出为作家服务是江苏文学院的核心职能,学员的良好反馈是研修班持续开办的重要动力,欢迎学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江苏文学院会积极采纳,为大家搭建更完善的学习交流平台。朱禹同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分享在课程中获得的关于创作与文学的新认知,感谢江苏文学院组织的文学之旅让自己拓宽视野、结识挚友,收获颇丰。

编辑: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