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精神文明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一句承诺 半生坚守 八旬老人堵秀芳孝老爱亲传佳话
2025-09-10  来源: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在南通市海安市曲塘镇顾庄村,提起堵秀芳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这位85岁的老人,用49年的无私付出,书写了一段超越血缘的亲情传奇。她以瘦弱的肩膀扛起残疾小叔子的生活重担,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让平凡的生活闪耀出道德的光芒。

  1976年,堵秀芳丈夫的同母异父兄弟丁大伯因麻风病截肢失明,丧失劳动能力。面对丁大伯无人收留的困境,堵秀芳主动与丈夫商量:“以后咱们照顾他!”这一句朴实的承诺,成了她一生践行的誓言。从此,洗衣做饭、耕种收粮、求医买药……夫妻俩将丁大伯的生活重担扛在肩上。

  疾病带来的痛苦曾让丁大伯性情暴躁,甚至对哥嫂恶语相向。堵秀芳却始终耐心开导:“你安心养病,有我们在。”日复一日地包容与关怀,终让丁大伯重拾生活信心。2016年丈夫去世后,年过七旬的堵秀芳仍独自坚持照料小叔子,“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丢下他。”

  在堵秀芳的言传身教下,孝善美德深深融入家庭血脉。“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该出力了。”儿子陈德明和孙辈们经常带着营养品探望丁大伯,重孙女稚嫩的一句“太爷爷要多吃水果”更让丁大伯热泪盈眶。如今,丁大伯虽疾病缠身,但在大家的呵护下仍精神矍铄。

  49年来,堵秀芳用柔弱的双肩撑起残疾亲人的希望。海安市文明办将她的故事改编成情景剧,成为教化乡邻的鲜活教材,在海安口口相传。

  2022年,堵秀芳被评为“海安好人”和“南通好人”。面对赞誉,这位八旬老人非常朴实:“能帮到别人,是我的福气。”没有豪言壮语,唯有岁月沉淀的深情。堵秀芳以最质朴的方式,演绎着中华孝道的当代篇章,也为社会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

  半个世纪的坚守,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颗赤诚之心。堵秀芳用一生的时光证明:亲情无价,大爱无声。她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残疾小叔子的人生,也点亮了社会的精神灯塔。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无数个“堵秀芳”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的故事,为我们标注时代精神新高度。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