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精神文明 > 先进典型 > 身边好人 > 正文
平凡岗位的“痛感”与光芒——沛县好人赵恩辉21载的职责坚守
2025-07-25  来源:徐州日报

7月17日中午,沛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股办公室内,赵恩辉的办公桌上摆着一瓶止痛药和一摞待审的材料。他习惯性地挺直腰板,却因强直性脊柱炎的折磨,没有太大的效果。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电脑的每一组数据上。

这样的盛夏午后,对赵恩辉来说,是与疼痛博弈的日常。2004 年4 月的诊断书像块冰砸在他心上: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医生说,这病会让全身关节慢慢“凝固”,最终可能卧床不起。可如今,21年过去,他依然坐在这张办公桌前,用弯曲的脊梁坚守着为民服务的阵地。

“老赵,歇会儿吧,这些材料回头我帮你一起核对。”同事递来冰镇矿泉水。“没事,这些材料我熟悉,谢谢你的水。”赵恩辉侧过身,斜抬起头,接过矿泉水,继续核对。

自2004年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以来,赵恩辉早已习惯将止痛药当“维生素”吃。赵恩辉拿起药瓶,倒出一粒吞下——这是今天的第二片。“以前三天一片就够,忙起来啊,一天两片都挡不住。”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成几道沟壑。

在沛县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启动的那一年,作为人事局工资福利股副股长,赵恩辉手里攥着全县数千名公职人员的工资档案。当时他的病情已开始加重,髋部关节像被钝器反复敲打,坐下再站起时,总要扶着桌沿停顿几秒。

“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同事们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总能记得赵恩辉当时的样子,“他腰弯得厉害,看档案时得把文件夹架在膝盖上,头几乎要埋进去。我们劝他回家歇着,他总说‘这些数我熟,换个人得从头捋,耽误不起’。”

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赵恩辉会偷偷去医院打一支强效止疼针,接着再回到单位继续工作。领导和同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他回去休息一段时间,可他坚决不同意。最终,全县工资改革如期完成,还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

职责二字,在赵恩辉心中重逾千钧。一次在遗属补助审批过程中,赵恩辉发现家住栖山镇王楼村的王大伟办理遗属补助的手续不全,可又联系不上经办人,而此时又到了最后办理的时间,一想到王家那几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和全家人的困苦,赵恩辉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跑一趟把材料补齐。

那一天的雨下得很大,驾驶员告诉他,那儿的路况太差,又下着雨,还是改天再去吧。可赵恩辉执意不肯,立刻动身。

当车刚开到王楼村头的时候,雨下得更大了,汽车轮子陷到泥泞里出不来。赵恩辉全然不顾,步行着向王大伟家摸去。一路的泥泞,加上身体的剧痛,还要一手撑着伞,这让赵恩辉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为了让驾驶员放心,他装作很轻松的样子。可是进了村子他再也忍不住了,费了好大的劲才在路边找了一根棍子,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打着伞,就这样他在大雨中寻找了近40分钟才找到王大伟的家。

像这样的例子在赵恩辉的工作中不胜枚举,他的精神不仅感动着大家,更有力地鞭策着同事们。赵恩辉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劳动者应该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那就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想。“沛县好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这一个个称号,是赵恩辉用病痛之躯在岁月长卷上刻下的勋章;连续十余年考核优秀的记录,则是时光对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无声礼赞。

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尹洪涛

编辑: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