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巧手趣阅读”青少年特色文化服务到“夜市大舞台”群众才艺展示,从普惠性的志愿服务集市到困境群体的精准帮扶行动,从文艺送理“村村行”主题宣讲到“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今年以来,淮安工业园区以深化文明实践服务为抓手,不断创新机制、丰富载体,通过公约筑基、文化浸润、服务暖心等多维路径,推动文明新风劲吹园区每个角落,实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立体推进与深度浸润。
公约筑基:协商共治“约”新风宣传引导入民心
2025年初,淮安工业园区将辖区19个行政村优化整合为“5个社区+2个行政村”。为顺应社区治理新需求、满足居民群众新期待,园区组织各村居以“破陈规、除陋习、树新风”为主题,分头召集“五老”人员、乡贤能人、村民代表等召开专题协商议事会,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革除陈规陋习、不搞宗族派性等文明理念纳入自治章程,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

为了让文明新风从“纸面”落到“地面”,淮安工业园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联动张码、宁连路2个办事处文明实践所和7个村居文明实践站,形成三级联动网络,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敲门入户,面对面开展移风易俗和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宣传,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用“乡音土话”传递“文明新声”。印发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宣传漫画5000余份,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漫画倡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十大陋习,倡导孝老爱亲、睦邻友好等文明风尚。现如今,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等文明理念已逐渐成为群众普遍共识与行动。
文化浸润:文艺赋能传理念非遗传承育新人
理论宣讲接地气,文艺搭台唱新风。淮安工业园区持续创新“文艺+理论”宣讲模式,依托基层文化阵地和乡村文艺人才,创作编排《麻辣婆婆》《文明之光耀家园》等30余个文艺节目,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移风易俗宣传融入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举办文艺送理“村村行”巡演12场,让理论宣讲既“接地气”又“有生气”,累计吸引观众4000余人次。通过寓教于乐,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又让文明新风和党的政策真正入脑入心,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宣教效果。

在青少年“四个自信”培育方面,淮安工业园区坚持从细
微处着眼,精心打造“巧手趣阅读”青少年文化服务品牌,以“理想信念、传统文化、科技科普、文明礼仪”等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以“阅读分享+手工教学”为主要形式,巧妙融合非遗技艺传承教学,定期邀请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园区各文明实践站,让少年儿童在阅读启发和动手实践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四个自信”。今年以来,该活动已举办了40期,受到家长和少年儿童广泛好评。
服务暖心:志愿网络织温情 精准帮扶暖人心
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切实做优志愿服务,淮安工业园区以今年3月5日“学雷锋”主题活动为契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备志愿服务分队基础上,新组建移风易俗、“青动能”等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会同镇村两级志愿服务队伍,全面织密三级服务网络,广泛动员园区干部职工、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发挥专业特长,奉献智慧力量,聚力打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志愿服务格局。

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在平时久久为功的志愿服务基础上,淮安工业园区将志愿服务与惠民文艺演出巧妙结合,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形式,组织义剪义修义诊义写、惠民政策宣传、求职务工服务等广受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在人员聚集的演出活动现场举办了5场集中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放大志愿服务和文化惠民成效,让群众更加可感可及,有力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现如今,文艺送理“村村行”、巧手趣阅读、“医心服务 相伴健康”等一批文化惠民活动和志愿服务也成为了很多群众耳熟能详的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