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精神文明 > 文明实践 >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 正文
七载护学路 白发映初心——记淮安经开区天津路小学护学岗志愿者张从德
2025-11-06  来源:淮安市委宣传部

  清晨七点半的柯山路,晨光尚未完全驱散街角的微凉,天津路小学南门的岔路口已亮起一抹“志愿红”。他身着志愿者马甲,手握交警队定制的“七旬老人志愿者”标识旗,指挥车流、引导行人,用沙哑却有力的叮嘱声,为孩子们筑起安全屏障——他就是张从德,一位坚守护学岗七年的“银发守护者”。

  

  张从德退休前是司机,对交通安全格外敏锐。七年前,孙子刚上小学,看着岔路口车流不息,他担心孩子们独自过马路有危险,于是,没等学校安排,他便主动扛起护学责任。如今孙子已升初中,这份守护却延续了两千五百多个日夜,护佑了一届又一届孩子。

  护学岗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细水长流的坚守。寒冬里,柯山路的风刮得人脸颊生疼,他裹紧棉衣站在车流前,用身体阻挡危险;盛夏时,地面发烫,他的衬衫湿了又干,旗子却始终举得笔直;下雨天,他撑伞护住孩子,自己半边身子湿透,却只说“娃没事就好”。

  家人曾忧心他年高辛劳,多次劝他歇着,可张从德从未动摇。七年里,孩子们见他会主动问好,司机见他会自觉减速。有人问他图啥,他望向进校园的孩子:“看着娃平平安安的,我心里就踏实。”

  

  没有奖杯奖状,孩子们的笑容、家长的安心、七年不缺席的身影,便是他最好的“勋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在这个岔路口,张从德这位平凡的老人用朴素的坚守,诠释了奉献的意义——不是惊天誓言,而是晨光暮色里,每一次默默的守护。

  如今,清晨的柯山路,那抹“志愿红”依旧准时出现。他是校门口最美的风景,更是孩子们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守护色”。

编辑: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