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2025“苏超”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激情开赛,南通队、泰州队全力角逐冠军,点燃全场热浪。赛场外,遍布南京全城的“苏超”观赛第二现场,大屏前的球迷带着同样的热情为两队加油呐喊。
火热赛事之余,文明实践的暖流加速涌动——在距离南京奥体中心最近的第二现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由南京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的“温暖秋冬·三进城”文明实践活动火热进行,“温暖秋冬”文明实践活动将在全市文明实践阵地展开。借助赛事“搭台”,推介乡土特产、非遗技艺,传播文明故事、文明风尚,文明实践在城乡融合中书写精彩篇章。
品“乡”味享“乡”情,舌尖上过“足”瘾
11月1日下午5时,记者走进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满满的赛事氛围感扑面而来。主舞台上,南通杂技、泰州淮剧、南京白局等节目陆续上演,广场陈列串联南京“金陵文脉”、泰州“人文三水”、南通“江海门户”三城三景,还有身穿各色服饰的表演者带来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
在市集区域,南京卫岗乳业、泰州早茶、南通蓝印花布等60个摊点沿街“开摆”,美食、非遗等好物琳琅满目。伴随着“温暖秋冬·三进城”文明实践活动热烈开展,金陵秋冬时令“乡”风也“刮”到了观赛现场。
江宁区谷里鱼圆非遗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龚瑞皓站在摊位前,在晶莹剔透的鱼肉泥中快速拨动,左手虎口一挤、右手飞速一刮,将一颗饱满的鱼圆放入锅中小火慢煮。“一锅鱼圆100多个,很快就卖完了!”龚瑞皓说。
“我们这次带来20多种农副产品,最畅销的是原浆果汁。”溧水无想田园公用品牌销售经理张泓涛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数次参加“三进城”活动,在一次次展销中推广溧水本土品牌。
讲故事传风尚,文明实践“温暖”秋冬
优质农产品进城展销、优秀乡村文化进城展演,在“温暖秋冬·三进城”文明实践活动中,更多文明故事从乡村“流淌”至城市,氤氲全域文明风尚。
在市集上,“全国文明家庭”汪龙干一家人支起了一个特殊的摊点,既售卖土鸡蛋、茶干、红薯等来自江宁区江宁街道陆郎社区的土特产,现场更传递了厚重的精神力量。
身患重病却自强不息的汪龙干、不离不弃守护家庭的妻子张晨、懂事上进传承公益的女儿汪雨萱,摊位前的立牌讲述了汪龙干一家在逆境中播撒阳光的故事。2007年起,汪龙干投身公益,帮助孤残儿童、残障人士和孤寡老人,成立“弘善志愿服务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培训。
“看这个装鸡蛋和红薯的篮子,都是由我们的残疾人朋友编织的。”当有人前来购买土特产时,汪龙干笑着补充道。他将现场热烈的氛围分享到志愿服务中心的微信群内,“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让更多人关注到残疾人群体。”
更多文明实践也融入点滴。当天19时后,球迷观赛区座无虚席,乐山路社区文明志愿者徐锐身穿红马甲在外围巡逻。“苏超”开赛以来,第二现场都有来自社区的志愿者参与,负责现场文明引导、秩序维护等工作。
借赛事造场景,第二现场丰富多彩
从看一场比赛,到“一站式”逛展买货、听曲看戏,在我市多个观赛第二现场,多元业态融合下人气持续火爆。
11月1日17时,暮色初垂,南艺后街望鲸广场聚满热情的球迷。比赛开始后,巨型屏幕上的每一次进攻都引发阵阵惊呼。“高兴!在家看球可没这种气氛。”带着妻儿前来观赛的市民王磊告诉记者。
与激烈赛事相映成趣的,是“青藏丰物 宁聚金秋”青海海南州推介会的特色市集。当天,牦牛肉干、青稞奶茶等高原特产摊位前围满好奇的市民。“没想到看球赛还能邂逅青海美食。”正在购买牦牛肉干的李女士笑着说。
当晚,栖霞古镇北区古塔下又是另一番景象。20米巨型屏幕前座无虚席,烧烤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当雄狮以“狮子吐珠”的经典套路,将定制足球精准“射入”古塔背景时,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创意太棒了!”传统文化爱好者孙女士激动地说,“将舞狮与足球结合,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展现了体育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创新。”
在新街口,中央商场内的第二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为丰富球迷观赛体验,商场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足球主题互动活动,尤其是有奖竞猜环节,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在玄武湖畔,第二现场也注入科技活力。当晚,玄武湖菱洲上空,千架无人机升上天空,带来精彩的无人机表演。炫动闪耀的足球、酣畅淋漓的射门……夜幕中,无人机以天为幕、以湖为景,勾勒出足球主题画面,将现场观赛氛围推向高潮。
2025“苏超”在万众瞩目中圆满收官,但这场体育与文化盛宴,并未随终场哨响而落幕——它正以更澎湃的浪潮、更开阔的格局,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开启全民参与、文明互鉴、产业联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