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伴着有力的口号声,江苏海安高新区胡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晚间健身课准时开始。入夏以来,胡集街道创新推出“‘晚美’文明实践”项目,用暖心的“延时服务”照亮各类群体的夜生活,让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企业点单”服务,夜间课堂解难题
“没想到下班后还能学到跨境电商干货!”在瑞恩工作的90后小伙王飞捧着刚领到的结业证书兴奋地说。每周三晚七点,胡集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创客夜校”准时开课。跨境电商运营、新媒体营销、人工智能等课程轮番登场,企业可通过村居微信服务群“下单”需求。江苏振强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正华点赞:“员工素质提升和文娱需求同步解决,这种‘增值服务’我们欢迎!”
针对辖区企业提出的“职工充电难”问题,胡集街道联合街道人社部门推出“企业点单”式培训,将技能课堂“搬”到晚间。据统计,该服务已惠及辖区23家企业300余名职工,其中289人通过培训实现岗位晋升。
“银发俱乐部”,老年生活越夜越精彩
“老姐妹们,快来看我新学的扇子舞!”晚上七点半,60岁的袁世秀阿姨和她的“舞动奇迹舞蹈队”在谭港村文化广场翩翩起舞。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胡集街道打造了“银发俱乐部”夜间活动品牌,让这些曾经的“厨房主力”变身“舞台C位”——老年生活,在胡集的夜色中越夜越精彩!
走进谭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晚一期的“云端课堂”成为老人们的新期待。谭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云端课堂”和“银发点单”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理论宣讲、戏曲直播、健康讲座、体育赛事等内容,满足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目前,谭港村已有60余名老人加入“云学习”队伍,累计观看时长超44小时,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新胡集人”计划,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一次在异乡过生日,谢谢大家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来自山西运城的务工青年武晓甜在“青春夜市”生日会上红了眼眶。针对辖区1万多外来务工人员,街道推出“新胡集人”融入计划,通过丰富多彩的晚间文明实践活动,让这些城市建设者们找到归属感,在异乡的星空下收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
每周五晚的“方言课堂”总是笑声不断,西园社区志愿者卢培用情景剧形式教学方言;“职场加油站”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模拟服务,已帮助21人成功就业;露天电影、电竞比赛、桌游联谊等年轻态活动轮番上演……来自弘德电器的车床工周洋在这里结识了女友:“现在海安话能听懂八成,对象是本地人,所以打算在这儿安家啦!”“新胡集人”融入计划,通过搭建一座座“连心桥”,让五湖四海的追梦人在这片热土上找到归属,从“异乡客”变成了“自家人”。
如果把高新区胡集街道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晚间文明实践就是最温暖的“家宴”——职场人在这里“充电”,老人家在这里“寻乐”,异乡客在这里“安家”。这一盏盏点亮星空的文明之灯,照亮了整座城市的温情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