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敬老情意浓,文明实践暖人心。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敬老尊老的文明风尚,10月28日下午,由淮安市文明办、淮安市新闻中心主办,清江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的2025年“我们的节日·重阳”主场活动成功举办。活动设在夕阳红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引导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孝德文化,将尊老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重阳佳节增添了浓厚温情。
文明实践,重阳孝老暖人心
活动由清江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府前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清江浦区供销合作总社、淮安市中医院、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协办,内容涵盖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重阳主题展及乡村优品、乡风文明、乡土文化“三进城”等多个文明实践板块,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夕阳红文明实践广场,主办方精心搭建舞台,府前街道辖区民间艺术团体轮番登场,二胡演奏悠扬婉转、戏曲表演韵味十足、舞蹈节目活力满满,为在场老人呈现了一场兼具观赏性与暖心感的文艺盛宴。台下观众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参与活动的王奶奶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激动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表演,真心感受到了大家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祝福,这重阳节过得太有意义了!”


文明集市,服务送到“家门口”
“不用跑医院就能量血压、测血糖,太贴心了!”刚做完检查的李奶奶,对着主会场志愿服务区竖起大拇指。当天,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等志愿服务队伍,在现场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淮安市中医院、府前街道社区医院等医疗单位和机构派出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义诊服务。“能为老人办实事,看着他们满意的笑容,我们特别有成就感。”安利健康志愿者王艳说。
除了志愿服务,主会场的“三进城”摊位更是人气爆棚。马头牛羊肉的新鲜肉品、园绿食品的捆蹄、淮香源的米糕、九三食品的酱醋、淮礼土特产的干货、闵记卤菜的猪头肉等各类产品整齐陈列,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免费试吃的盘子换了一波又一波。“捆蹄肉质紧实,味道也不咸,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吃。”试吃后的张奶奶当场买了两袋。
为弘扬重阳节的历史文化,主办方在主会场精心布置了重阳主题展,不仅展示重阳节的文化底蕴、扎染非遗技艺,还讲述府前街道居民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此外,志愿者还在现场组织插花活动,老人们手捧花艺作品合影,志愿者免费拍照打印,将幸福瞬间定格成照片。随着活动进行,文明集市上闻讯而来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逛集市、拉家常,欢声笑语弥漫在整个广场。




文明新风,久久为功续新篇
这场内容贴心、形式丰富的重阳活动,并非偶然之举,而是清江浦区长期践行敬老爱老理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清江浦区聚焦老年群体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体系,用实际行动为老人们打造幸福晚年。
夕阳红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建设,便是重要举措之一。作为全市首个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的文明实践阵地,这座占地15亩的广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每一个细节都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广场内划分了理响、乐学、文韵、健体、便民五个功能片区,每个片区都有针对性地为老人们提供服务。“这个广场真是太好了,有吃有玩有服务,我们老年人在这里特别开心。”家住附近的老人说。
在此基础上,清江浦区以“我们的节日”“文化惠民”“健康守护”为主线,持续策划品牌活动。为精准对接需求,清江浦区通过社区走访动态收集老年群体诉求,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力量高效响应;同时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以“睦邻文化节”“睦邻洗衣房”“睦邻茶坊”等睦邻品牌为阵地,培育“银发志愿者”队伍,推动形成“阵地服务老人、老人助力文明”的双向互动格局。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每一位老年人都感受到社会关爱,拥有幸福安康的晚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清江浦区将继续深化敬老爱老工作,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形式,让敬老助老文明新风在淮安大地持续吹拂,为城市文明建设续写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