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劳动教育,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立足《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课程要求,开展“力耕”特色劳动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劳动光荣”的劳动观念、培养“勤耕不辍”的劳动品质、提升“融通善为”的劳动能力、养成“精耕细作”的劳动习惯,有力促进了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学校投入60余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力耕园”作为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种植几十种蔬菜、花卉、水果等。为满足一到九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将“力耕园”划分为“百蔬园”“花草园”“养殖园”“香果园”“谷物园”“亲子园”等六大区域,每个年级划分责任地块,有计划地种植蔬菜、花草,定期进园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实践。

在全力打造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的同时,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融合的“劳动+”学科融合模式,做到劳动与课堂结合、劳动与生活结合、劳动与跨学科学习结合,构建高质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避免劳动教育重形式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该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评价体系,从劳动观念、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创新推出“力耕币”,开设“力耕超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如今,学校劳动教育基础设施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深入人心,学生们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显著提升,有力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