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精神文明 > 文明培育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正文
“行走的红色课堂”溧水开课 青少年踏寻足迹筑初心
2025-08-13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8月10日,由南京图书馆、“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主办的“行走的红色课堂”研学活动在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以沉浸式体验向青少年生动传递红色历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可听”“可看”“可体验”的红色研学之旅,给学员们上了生动一课。

活动现场,南京图书馆老师给学员们介绍了不同版本的《小英雄雨来》,从1949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到198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小英雄雨来》,到我们现在在语文课本上读到的生动故事,革命先辈的精神不断得到传承。在“强国主播”祖小涵的带领下,少年儿童们齐声诵读《英雄小雨来》选段。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充满对小英雄的敬意,激昂的诵读声感染了全场。祖小涵还深情讲述了溧水红色故事《少年英雄张一郎》。学员们听得入神,来自家乡的故事比起常读到的革命故事更有代入感,也更动人。

溧水区实验小学的梁乐依同学讲述了红色经典故事《沂蒙火线桥》,32位“红嫂”用7块门板在汶河上架起的“火线桥”,托起了一个团的兵力,也托起了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声情并茂的演讲让不少孩子眼眶湿润,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活动在全体人员共唱溧水本土红色歌曲《石臼渔歌》的悠扬旋律中达到情感高潮,歌声在会场回响,也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问答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主持人就红色故事细节提问,学员们踊跃举手、准确作答,彰显出他们对红色历史的浓厚兴趣和扎实功底。活动现场专设“红色心得墙”,孩子们认真写下感言:“很感动,今天了解了家乡英雄的故事”“和平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稚嫩而真挚的字句,承载着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对先烈的敬意和澎湃的爱国心。

随后,学员们实地探访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简称“抗大九分校”),在300余平方米的展厅中,多媒体技术的光影与珍贵的历史实物、图片史料交织融合,生动勾勒出抗大九分校从初创到壮大的风雨征程。展览尤其聚焦其在溧水边战斗边教学的烽火岁月,让孩子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般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由南京图书馆、“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推出的“行走的红色课堂”系列研学产品,将红色教育与社会公益有效融合,推动优质红色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馆藏红色连环画中的英雄“跃”出纸面,使红色基因在城乡之间“链”动传承。下一步,该系列研学产品将持续向社区、学校、乡村、边疆延伸,实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初心使命。

编辑: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