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江苏宣传网 > 精神文明 > 文明创建 > 文明家庭 > 正文
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 | 刘怀仁家庭:乡村振兴路上的“夫妻档”
2025-07-09  来源: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江苏37个家庭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他们以实际行动在江苏大地践行家庭美德,以爱与责任涵养优良家风,其事迹生动诠释了家庭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文明江苏”开设“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专栏,讲述他们爱和责任的故事。 

今日走进 

刘怀仁家庭 

刘怀仁一家人

在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有两本人人都瞧得见的账,一本经济账写满了刘怀仁的,一本健康账记录下妻子杨怡林的村民们总说:刘书记在,我们心里就踏实。1993年至今,刘怀仁扎根农村三十余载,将负债累累的经济落后村焕新成美丽宜居的全国文明村,甘港老家的乡村旅游品牌越叫越响,甘港的经济越盘越活,甘港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刘怀仁家庭和个人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耕耘三十载:他用担当绘就甘港蜕变画卷 

1993年,当工业公司的经理刘怀仁毅然回到负债270多万元的甘港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上任之初,他面对的是资不抵债的村办企业和泥泞闭塞的土路,却凭着没有什么不可能的韧劲,三年内关停租改负债企业,还清全部外债。  

要想富,先修路,党员干部要冲在困难最前面,想方设法也要把桥建起来!上任第6年,刘怀仁决定修建甘港大桥。他一边积极发动群众捐款并向上争取造桥通路资金,一边抵押自家住房补齐资金缺口,1998年,甘港大桥修建完成,甘港人民从此摆脱了出行靠摆渡的日子。 

这些年,他牵头在甘港建成全民产业园,打造出总面积达1850亩的优质食味稻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串联起一条村史馆景区、自然村庄体验区、特色田园观光区的精品乡村游路线。最近,刘怀仁研究起了电商,带着村里的年轻人用直播带货,走出了新的致富路。 

刘怀仁走访村民,了解村民需求

行医十万里:她用奉献丈量人间温情 

杨医生,我家孩子发烧了!凌晨三点,杨怡林接到村民电话,摸黑背起药箱就往农户家赶。白天连着黑夜出诊,她在40年乡村医生生涯中经历了近2万次,累计行程超5万公里,为全村5765名村民建起健康档案。她从不收村民一分钱出诊费,却为贫困户垫资2万多元医药费。她总是忙忙碌碌,定制健康教育方案,发放健康宣传材料,举办健康讲座……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健康天使 

更让人动容的是她对孤寡老人刘书桂的照料。从1999年起,她和家人无偿照顾这位智障老人,先后两次带着老人搬家。老人爱挑食,她就变着花样做饭;老人冬天怕冷,她亲手缝制棉被。村民们记得,有次老人病重住院,杨怡林在病床前守了三天三夜,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女儿。  

刘怀仁一家看望孤寡老人

传承三个:他们用坚守充盈精神家谱 

懂得尊老爱幼,记得感恩回报,舍得奉献担当”——这三句话被刘怀仁写在笔记本里,更刻进了子女的成长轨迹。儿子刘林进在北京工作时,每逢假期必回村参与慈善活动,自掏腰包为困难户送年货;女儿刘芮君放弃大城市机会,进入中国建设银行东台支行工作,工作之余常常为农户科普助农和金融知识,成了村民口中的政策翻译官。   

这种传承早在他们幼年就埋下伏笔。刘怀仁忙于村建时,也不忘关注弱势群体,爸爸总说,甘港是大家,我们是小家,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刘林进回忆,小时候最常做的事就是跟着母亲给孤寡老人送饭,上贫困户家中帮忙。如今,刘怀仁的孙辈也沐浴在这样的精神家谱里,孝老爱亲、捐款献爱中总有他们的身影。三代人用行动诠释着:好家风,是最好的传家宝。   

儿刘芮君向农户科普助农和金融知识

从抵押房产的孤勇,到背着药箱的坚守,再到三代人的接力传承,刘怀仁家庭用半个世纪的时光,在甘港村写下家国同频的注脚。当夕阳掠过村史馆的飞檐,当百坊园的泥土芬芳唤醒更多人的乡土回忆,当一户家庭的良好家风带动乡风民风蔚然成风,这或许就是一个家庭最深沉的力量。 

编辑: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