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江苏37个家庭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他们以实际行动在江苏大地践行家庭美德,以爱与责任涵养优良家风,其事迹生动诠释了家庭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文明江苏”开设“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专栏,讲述他们爱和责任的故事。
今日走进史建中家庭
史建中一家人
史建中是溧阳市的一名个体工商户,也是当地有名的“献血达人”。他热心公益24年,无偿献血158次,累计献全血6100毫升、血小板274个治疗量,献血总量达60900毫升,点亮了304人的生命之光。在他的影响下,家族11人先后加入献血队伍,史建中个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江苏省优秀志愿者等。
史建中的公益之路始于1999年。商场门口献血车上那句“一袋血可以拯救一条生命”的朴素话语,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火光。从那以后,史建中开始有意识地定期献血。2013年起,史建中从献血改为以献血小板为主,基本上每隔14天便到血站“报到”。在他的感染带动下,妻子、女儿、侄子等11位亲属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女儿视父亲为榜样,也坚持无偿献血多年。“现在我已经60岁了,不能再献血了,但我对无偿献血的热爱丝毫不减。” 史建中说,他依旧会积极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史建中一家人共同见证他60岁生日前的“最后一献”
史建中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才能挽救更多生命。用他的话说,让一个人献100次血是很难的,但让100个人献1次血则是相对容易的。2016年,史建中牵头成立了溧阳市无偿献血服务志愿者协会,会员从最初的5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600余人。在他的带领下,会员们到社区、进村镇,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各项公益志愿活动,由此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无偿献血有了理解、认可,并加入到协会中来。如今,会员们献血总量近200万毫升,成为溧阳公益道路上的“铁血队伍”。
史建中和志愿者们开展无偿献血知识普及活动
除了是“献血达人”,史建中还是溧阳市红十字救援队副队长,在公益的道路上,他那身红马甲在人群中总是特别抢眼。作为溧阳红十字救援队的一员,史建中常年奔波于社区、校园、企事业单位,无偿为市民进行应急救护培训。他还在自己经营的店铺内开设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每到寒暑假都有大批的学生前来参加志愿服务实践。他还担任孩子们的心理辅导员,在他的耐心疏导下,多个孩子摆脱了心理困境,孩子和家长都亲切地称他“史老师”。
史建中对孩子们进行应急救援培训
虽然已是退休的年纪,史建中带着家人依然活跃在溧阳的大街小巷,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默默浸润城市,用凡人善举点亮城市之光、呵护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