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地处淮安、扬州、盐城三市交界,位于淮安市淮安区东南部,镇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人口7.02万,辖2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耕地面积8.2万亩。区位优势明显,京沪高速、盐洛高速、徐盐高铁、宁淮高铁、连镇高铁穿境而过。先后获得“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荣誉称号。


产业引擎轰鸣为文明筑基
作为全国知名的“教学具之乡”,施河镇依托教体装备、现代羽绒、绿色食品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形成强劲的发展动能。近年来,多个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共创草坪、新起点、杰翔羽绒等企业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内生动能不断激发。稻鸭共养、芡实鲈鱼等特色种养持续扩面提质,高标准农田建设达1.55万亩,百斯特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人气火爆,形成“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的农文旅融合新格局。产业兴旺不仅夯实了文明创建的物质基础,也让群众在富裕起来的同时,更有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文明创建活动中去。

田园美景如画为文明塑形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镇。施河镇建成十里果林风光带,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3个,建设生态河道8条,新铺设黑色路5条。土楼村以“诗画田园”为笔,将耕读文化融入村庄肌理,生态河道蜿蜒如带,两岸垂柳依依。条龙村农房错落有致,将闲置空地变为村民的“口袋花园”,粉墙黛瓦间仿佛进入江南水乡。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好人广场、健身公园点缀其间,雨污管网畅通,主干道亮化绿化,人居环境显著提升。通过“美丽庭院”创建、志愿红扮靓家园等活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乡镇环境。

实践温情流淌为文明注魂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纽带,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施河镇依托“1+28+N”阵地矩阵,打造“施以援手 河枫共治”“童舟共济”等品牌项目,年均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等活动500余场,惠及群众超8万人次;聚焦“一老一小”,创新开展“微视频了却微心愿”“文明服务连心卡”“健康365 守护夕阳红”等志愿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成灌村通过积分兑换激励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扶弱助困,以“小积分”激活“大文明”;组建“新风文艺队”,以花船、三句半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从“小服务”到“大民生”,从“微心愿”到“文明范”,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也让文明理念浸润人心。

榜样光芒闪耀为文明领航
注重典型引领,让榜样力量成为文明风尚的“风向标”。施河镇通过“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等载体,选树宣传“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庭院”等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带动村民主动践行移风易俗,成为乡风文明的践行者。鲁成社区的“爱心菜园”里党员志愿者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通过“种菜送菜”传递温情,培育“劳动创造幸福”的文明共识。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江苏好人”李桂华义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家风课堂,用医者仁心诠释了文明有礼。榜样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使得乡镇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

从阡陌纵横的沃野到灯火璀璨的城镇,从田间地头的文明实践到百姓心间的精神共鸣,今天的施河镇,产业引擎的打造与田园美景的建设同频共振,文明的暖心底色与凡人善举的道德光芒交相辉映。站在新的起点,施河镇将继续以文明为帆,以实干为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乘风破浪,让幸福的涟漪永远荡漾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