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前后这里最热闹,孩子在游乐区玩得开心,我们家长坐在长凳上聊天,河边的风景也不错。”10月16日下午,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南门学校旁的“口袋公园”,正等待孩子放学的李女士说。
从城市边角地到“诗意栖息地”,从单一景观到全龄友好空间,近年来,徐州市睢宁县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将城市“边角料”转化为民生“金角银边”。2025年,小睢河东侧“口袋公园”(蝶欣园)与南门“口袋公园”建成投用,加上此前已有的26处“口袋公园”,全县初步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网络。这些嵌入城市肌理的“绿色珍珠”,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以“绣花功夫”织就了市民的幸福生活图景。

“边角料”焕发新生机
小睢河畔东岸的蝶欣园,曾是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地处城市绿廊核心地带,周边住宅集中、人流密集。2025年7月,这个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惊艳亮相。
“‘取蝴蝶之形、展蝶变之美’是小睢河东侧‘口袋公园’的设计理念,因此取名‘蝶欣园’。”睢宁县城管局园林管理科工作人员魏乐介绍,该公园采用曲线式构图,模仿蝴蝶飞舞之态,在铺装、构筑小品中融入蝴蝶元素,打造出充满生机与艺术气息的活力空间。
步入园内,高树与矮植错落有致,花卉与草坪相映成趣,崭新的儿童游乐设施、齐全的室外健身器材分布各处,还有专门为乒乓球爱好者打造的乒乓球场。
与蝶欣园相隔不远的南门“口袋公园”,其设计更显“因地制宜”的巧思,该公园将学生家长的需求放在了首位。
“我们在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公园的独特地理位置,专门设置了儿童娱乐区和家长等待区,并配套建设了健身步道。”园林管理科工作人员吴文尚表示,这一设计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时段家长聚集等候、无处休憩的难题。
这两处新公园是睢宁县城市更新的缩影。近年来,当地通过“拆违腾退”“留白增绿”等方式,将废弃厂房、闲置空地转化为公共绿地。2024年建成的虹润花园“口袋公园”,利用拆违腾退的7260平方米土地,打造健身娱乐景观一体化的雨水花园和景观连廊,成为周边3个小区居民的“休闲客厅”;星科印象小区东侧的红光路“口袋公园”,则将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以“乐活街角”为理念的绿色空间,兼具海绵城市功能与全龄服务属性。
据介绍,截至2025年10月,睢宁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建设“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0.75公顷,惠及城区50余万居民。这些公园平均服务半径达500米,逐步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从“空间更新”到“生活提质”
“以前带孩子玩要跑很远,现在小区门口就有公园,老人也能在这儿晒太阳、聊聊天。”居住在红光路“口袋公园”附近的居民李建国表示,“口袋公园”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这份“微幸福”的背后,是睢宁县城管局以“绣花功夫”推进建设与管护的持续付出。
在规划设计环节,睢宁县城管局坚持“一园一品”理念,每处“口袋公园”建设前,工作人员都会深入周边社区、学校开展调研,收集居民需求与建议,再结合场地地形、原有植被及地域文脉特征制定方案,让每一处空间既实用又具内涵。
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从苗木选型到设施安装均实行精细化管控。针对老年群体,在公园内增设防滑步道、靠背座椅及适老化健身器材;考虑儿童安全,儿童游乐区采用防撞地面铺装与圆角设施;兼顾日常休憩,在景观节点合理布设休闲廊架与照明设备。在公园建成后,城管部门建立了完善的管养机制,安排专业养护队伍开展常态化巡查、苗木修剪、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同时通过设置公示牌、发起“公园守护人”倡议等方式,引导市民共同爱护“家门口的风景”。
睢宁县市政园林管理中心副主任王雪存表示,计划2026年再新建1处“口袋公园”。“我们将继续挖掘城市微空间潜力,让绿色福利惠及更多群众,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供图:吴羡)
作者:武佩剑 卓苗苗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