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坚持“智慧化升级+标准化服务+人性化关怀”三维联动,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通过智慧科技与传统服务融合,破解办事堵点;刚性制度与柔性关怀融合,提升服务温度;政务服务与文明实践融合,延伸文明触角,实现政务服务效能与城市文明形象双提升。
智能化服务矩阵升级,“数智大厅”高效文明服务大众
创新AI+政务服务“极简办”。集成智能咨询、智能导服、智能填报等功能,针对群众咨询问答进行汇聚分析,精准理解用户问题意图,并从知识库中检索最匹配的答案,快速生成准确、清晰且具有针对性的回答,同时支持生成办事指南二维码推送给用户,在相互问答中完成智能填报,实现智能取号、材料预审功能,有效提高群众办事的便捷度。
升级24小时自助服务“随时办”。打造市级智慧政务大厅3.0版,建成公安、不动产、社保、医保、人行等11个自助专区,进驻38台自助一体机,集成285个自助服务事项,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查询、办理、打印一站式智慧自助服务。探索建设沉浸式政务服务体验模式,以政务服务卡通形象人物“扬小服”“扬小办”全程智能导办,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效率。
完善掌端高频应用“全域办”。升级APP端扬州政务服务旗舰店3.0版,全省首家建成支付宝小程序旗舰店,聚焦用户第一感受,设立“个人”“法人”“老年人”三个模块,提升用户群体服务精准度,实现不动产、云勘验、“人才码”以及文旅服务等476个高频应用“掌上办”。搭建掌办预受理系统,首批推动市664个高频事项线上填写、掌上申报,实现表单在线填写、材料自动生成、证照在线调取、签名在线签署。
窗口服务文明向“数”革新,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深入推进国家、省定29项“一件事”落地落实,创新打造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入学、异地就医、人才服务、企业变更等30项特色“一件事”改革。创新打造“一企(起)来办”联通联办新机制,实现办理速度同比提升1倍,平均办理时长从3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办结率100%。
标准化服务体系构建,以作风之“正”铸窗口之“光”
推行“1+1+1”服务样板。“一门清”集成所有事项,实现“一站式”受理,“一口清”解答办理咨询,实现“一条龙”服务,“一趟清”速办审批事项,实现“一揽子”解决,努力将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最美一公里”。
打造“一站式”服务矩阵。结合部门事项调整和进驻要求,有针对性地推动综合窗口业务汇聚和贯通,推动实现税务全城业务“一窗通办”、不动产登记跨部门“同标通办”、公安综窗多警种“赋权可办”、社保医保一厅统管“综窗合办”、交通运输“水陆联办”等。
实施“好差评”评价机制。筑牢兜底协调责任体系,深度打造为民解忧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置专窗、安排专人,落实首问负责制,全程跟踪督办;成立问题处理小组,形成联动机制,协调处理疑难问题,全流程解决企业群众诉求;明确服务规范,制定工作流程,建立反映台账,做好反馈记录;落实评价制度,将群众评价与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相结合,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作风建设乘“数”而上,文明创建成果凸显。通过江苏省“文明单位在线”、中心网站、微信平台、手机APP等网络传播媒介,及时发布文明创建最新动态;积极传播勤政廉洁、忠诚负责、知礼守礼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道德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率。
便利化人文关怀浸润,以细节“有新”推动服务“有心”
美化功能空间,完善服务功能。坚持抓好办公服务区内的绿化美化净化和维护管理工作,配套完善自助服务区、等候区、休息区、24小时智慧政务大厅等各类服务功能及其设施,建设城市书房、档案室,方便群众查阅政策资料,设置星级母婴室,包括婴儿床、电视、哺乳等12项设施设备,窗口还提供老花镜、急救药品等便民服务箱,为群众考虑更周全。
组建志愿队伍,弘扬社会正气。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成立学雷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服务队,坚持以奉献、博爱、互助、发展为宗旨,以提高服务理念,创造服务价值为目标,结合窗口服务工作开展文明劝导、公益宣传、“城乡结对共建”及便民利民等方面工作,传递人间友爱,促进社会和谐。
配备无碍设施,关怀特殊群体。在大厅入口放置聋听交流智能助手,方便聋哑人交流,在服务大厅入口处的咨询台设置特殊群体服务台,为特殊群体提供“优先办理”“预约办理”“异地办理”“上门办理”和“帮办代办”等服务。
服务升级以“数”惠民,创新示范效应突出。面向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开展行风作风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微笑服务月”“礼貌服务周”活动,推行服务礼仪、文明用语标准化要求,推动城市文明指数与群众幸福指数同步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