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10月21日、22日,紫金文化艺术节展演剧目青春版昆曲《南柯梦》在紫金大剧院上演,昆虫记特邀高校教师、青年学子、资深观众从不同视角对这场演出展开评论。看青年才俊激扬文字,感受艺术作品点滴微光。

一梦南柯:青春与诗意的回响
青春版《南柯梦》为观众呈现了两晚精彩的视听盛宴。该剧目重新演绎了汤显祖《南柯记》中梦境与现实的内在张力,使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音乐层面上,表演者的声韵清新、典雅,呈现出了昆曲曲牌体的结构美和音韵美。乐队的配合在“入梦”一出中表现得尤为出色,悠扬的笛声衬托出淳于棼步入梦境时的轻盈与迷离。音乐节奏与人物心境呼应,用声音勾勒出梦境,体现出中国传统戏曲所独有的诗意美。
表演层面上,主演以青春版演员特有的灵动与清新打破了传统文人角色的凝重。饰演淳于棼的演员宋博凡在遵循昆曲程式的同时展现出了新风貌,其“翻袖”“回眸”等身段保留了传统昆曲的韵味,而语气的细微变化、目光的延迟处理,使角色的情绪层次更趋丰富。演员通过呼吸的节奏与语调的轻重转换,精准地展现人物心境的转折,一瞬间的停顿、凝视与回眸,在静默中传递出难以言表的心理流动。这种表演的“留白”正是昆曲审美中“以静制动”的体现,使观众得以在时间的绵延中体会情感的起伏,从而赋予古典人物以当代表达的生命温度。在舞台设计上,该剧目采用了极简的空间构造,通过灯光与色彩的层次感来展现梦与醒的界限,色彩的变化在服务于叙事的同时强化了昆曲“以虚为实”的美学原则。
总体而言,《南柯梦》既是对汤显祖以“梦”为核心的古典美学的传承,也是对昆曲当代表达的重要探索。其以细腻的音乐织体、灵动的表演语言和诗意的舞台空间,让中国传统戏曲在新一代观众心中重新焕发光彩。
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臧欣瑶

《南柯梦》:一梦浮生,照见人间
昆剧《南柯梦》以古典文本为基,却在舞台呈现上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气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此次创排,并未囿于传统的繁复铺陈,而是以极简的布景、凝练的叙事,将“南柯一梦”的虚幻与真实娓娓道来。舞台之上,几处写意的道具、几束聚焦的光影,便勾勒出槐安国的繁华与荒芜,亦映照出人世间的欲望与幻灭。布景的“空”反而赋予表演更丰富的层次,让观众的想象与剧情一同生长,在虚实之间自由穿梭。
在表演层面,演员的功力贯穿始终,令人叹为观止。生旦净丑,各具神采:淳于棼从醉梦初醒到宦海沉浮,再到梦醒时分的怅然若失,情感转折层次分明;瑶芳公主的端庄中隐含着命运的哀婉,一段“寻梦”独舞,水袖轻抛、眼波流转,将剧作柔美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尤为难得的是,剧中融入了适度的幽默元素,庄谐并置,悲喜交织。丑角们偶尔的插科打诨,不仅没有破坏剧作的严肃内核,反而拉近了与现代观众的距离,实现了“雅俗共赏”的审美平衡。
《南柯梦》的深刻,在于它超越了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主创通过淳于棼的梦境历险,叩问着现实与虚幻的边界,反思功名、利禄、情爱之于人生的意义。当大梦初醒,槐安国烟消云散,舞台留下的不仅是怅然,更是一种清醒的顿悟——一切执着,终如泡影;唯有本心,可渡迷津。
这部剧不仅是对昆曲传统的致敬,更是一次成功的现代转译。它让古典文本在当代剧场中焕发生机,也让观众在诗意的表演与哲思的叙事中,得以反观自身,洞见浮生,正如谢幕时那盏渐暗的灯笼,戏已落幕,梦却未远,一梦浮生,照见人间。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24级本科生 朱子涵

再观青春版《南柯梦》,昆五代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观演是我首次完整欣赏青春版《南柯梦》。今年五月,我曾于紫金剧场观看昆五代演员演绎该剧,可惜因故未能观至下本。而这两日的演出中,昆五代演员们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贺欣悦的表演尤为出彩。与数月前相比,他们在舞台处理上更显沉稳,声音表现也更为舒展,着实未来可期。
在舞台设计方面,青春版《南柯梦》以传统“一桌二椅”为基础,巧妙运用两片底布拓展出上下场通道,有效增强了舞台的互动感与趣味性。木桩作为主要布景元素,既暗合檀萝国、南柯郡与槐安国的背景设定,也通过排列组合的变化,在保留戏曲写意与留白美学的同时,辅助观众辨识场景转换——如面见国王时化为帷幕,人间与蚁界交界处则似蜿蜒蚁穴又若交错林木。这一设计不仅贴合剧情需要,也帮助初看戏曲演出的观众更好地理解演员的身段与戏词。
《南柯梦》以“梦”写实,道尽浮华虚幻。淳于棼在梦中追逐权欲、沉溺情色、渴求真情,皆是凡人七情六欲的映照。然而他看似主动入梦、成为驸马,实则始终受蚁族引导,被选婿、被擢升、被放逐、最终“立地成佛”,一切皆非自主。如《蝶戏》一折中,表面是淳于棼与琼英郡主、玉真仙姑、灵芝夫人嬉戏解闷,实则为她们所戏弄。他的被动姿态与寻常人般的情感欲望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深刻诠释了“诸色皆空,万法惟识”的主题内核。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动画专业23级学生易书涵

梦醒何处——青春版《南柯梦》观剧札记
在昆曲营造的梦境世界中,《南柯梦》总带着一种超越尘世的惆怅与哲理。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它以梦幻叙事折射人生虚实,展现“梦中成败、梦外空花”的东方人生观。江苏省昆剧院此次创排的青春版《南柯梦》在保留传统程式之美的同时,一群“00后”昆曲新人粉墨登场,赋予了这部古典作品新的时代意蕴。
全篇以情为主题,从上本“入梦、情着”到下本“出梦、情尽”,较为完整地展现《南柯梦》的全貌,“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真实与虚妄,不过大梦一场。
舞台布景也不同传统昆剧的朴素,采用现代舞台装置,布景更加灵活多变,场景更加沉浸真实,更加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光影交错,幕启幕落,一折折戏浮现眼前,走进昆曲之美。
青年演员的表演令人惊喜。饰演淳于棼的宋博凡在遵循昆曲的传统程式规范的同时也多了几分青春的鲜亮与稚气。瑶芳公主扮演者贺欣悦在《瑶台》一折中武戏段落颇为亮眼,一袭戎装,舞剑舞的极为漂亮,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一次青春版《南柯梦》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展演,更让我们看到了昆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勃勃生机,昆四代与昆五代的传承,每一个走位动作都细细推敲,每一句唱词都力求到位,正是因为老师们的倾囊相授,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青春版《南柯梦》,也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好作品。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生 张文启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当帷幕轻启,灯光洒落,汤显祖笔下那场蜉蝣般的绮梦,便在舞台上徐徐展开。此剧本以古典剧本为骨,细腻唱腔为魂,复现了淳于棼从入梦到情尽的浮沉轨迹,更以青春之姿,为古老昆曲注入了一股灵动的新意。
舞台上的一桌一椅、一木一桩皆浸透古意,灯光流转间,恍若踏入千年梦境。通过木桩的排列与光影的巧妙运用,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视觉效果。演员们水袖翻飞,眉眼传神,将蚁国宦海的荣辱悲欢演绎得淋漓尽致。淳于棼的饰演者,使人物的懵懂爱财到顿悟成佛的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情绪层层递进,令人动容。而瑶芳公主的饰演者,更是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她身段婉约如柳,唱腔清越似泉,一颦一笑间,尽显昆曲的雅致风华。演员们以青春的面庞,诠释着古老的剧情,让观众在欣赏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大幕虽闭,余音绕梁,只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淳于棼的梦境,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荣华富贵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南柯梦》以青春之姿,诠释着古老的故事,让我们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希望。这方寸舞台,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在梦醒时分,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感悟。
东南大学建筑学大二学生 梅庵琴社成员 郭炜婷

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昆剧《南柯梦》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南柯记》为蓝本,以“梦”为叙事框架,将仕途沉浮,情感纠葛和生命箴言融为一体,在方寸舞台间构建起一个美感和哲思兼具的奇幻世界。无论是对汤显祖原文的文本改编,还是传统故事的全新呈现,作品都延续了昆剧程式化传统,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传递出从古至今中华文化中对于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
在故事文本方面,剧情中保留了大量汤显祖原著中的情节,讲述主人公淳于棼“梦入蚁国”后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情节:与瑶芳公主结亲、治理南柯郡、梦醒悟禅等,一切荣华富贵都是黄粱一梦;梦醒后才发现世间万物皆为虚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某种程度上与庄周梦蝶的故事内核一脉相承,传递出万物齐一的道家思想。
全剧中,最值得品味的是瑶芳公主这一角色,初看,只觉得她作为一国公主,温婉端庄,体贴动人;看罢细思,才发觉,这个角色的存在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她不是传统文学叙事中,只会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汤显祖在创作这一角色中打破了刻版画的人物形象,瑶芳公主虽美若天仙,但却不是徒有其表的“花瓶”,既能与丈夫举案齐眉,对孩子;又能在瑶台城遇到危险时披上一身戎装,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更能在成仙后对堕落,甚至是背叛她的淳于棼给予帮助和教化,帮助他克服内心的欲望,保留人性的善良,助他悟道成佛,柔中带刚,具有那个时代少有的豪侠之气。
观剧过程中,演员们的唱腔,身段和武打情节都令人眼前一亮,饰演瑶芳公主的00后演员贺欣悦虽然年轻,但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花风范,“瑶台”一幕中的武打戏,尤其是舞剑和下腰的功底了得,充分诠释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令人拍案叫绝;观剧的面孔也不仅仅是中老年人,更有大量的年轻戏迷,他们对剧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也对新时代昆剧昆曲的新发展满怀期望。年轻的演员和朝气蓬勃的观众台上台下相互配合,将上下本六小时的巨制诠释得如此完美,让我看到了当今时代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希望。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23级的本科生 田思彤

与喜欢的演员一起成长
跨年时看了《南柯梦》首演上本,这次来看下本,也算是圆梦了。
与昆五代首演比起来,个人感觉这次演员们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实在是进步神速,可喜可赞。在相近的年纪,有一群青年担起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大旗,勇敢地走上这条艰巨漫长的道路,在浮躁的环境中一点点精进技术,让人敬佩又欣慰,未来可期。也期待昆曲能“月落重生灯再红”,这么好的艺术不应式微,就应该在新时代登上新一轮高峰。此外,看着自己与喜欢的演员一起成长真是一件非常奇妙幸福的事情。
《南柯梦》里有些内容,在现代视角看是不易被接受的,颇有些“虎狼之词”,其尺度之大,放在内地影视剧中是不易过审的,颠覆了大众对于昆曲“雅”的印象。这种情况下,表演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多一分过油腻,少一分太敷衍。而该剧的编排恰恰揣度好了表现的分寸,巧妙地用别有意味的语言、朦胧含蓄的程式化动作和恰到好处的眼神交流,给予了观众较大的想象空间,允许观众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出发对戏“再加工”,获得独一无二的情感体验。昆曲这种化俗为雅的能力实在让人击节赞叹。
故事的最后,淳于棼是情尽了,梦寤了,了悟了,一切都归于虚无,可我并没有。走进剧场何尝不是一种形式的一梦南柯呢?三个小时的沉浸式感受、美不胜收的视听盛宴带来的感官上的欢愉、不时地会心一笑以及落幕后的余味隽永,一切都在告诉我,这是一场梦,但又不只是一场梦。习惯了延迟满足,直到达到目标才感到快乐,这种思维模式能提供动力,但有时也是桎梏,限制了人即时感知的能力。有时候真的应该停下来看看,当下所经历的一切,意义就存在于其本身。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二学生 庞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