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待我拆穿这冒名顶替的荒唐……”10月15日晚,在淮安市金湖文化艺术中心的聚光灯下,随着盱眙县黄梅剧团王梦君(饰演胡秀英)清脆有力的唱白落下,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盱眙县黄梅剧团复排的经典黄梅戏《真假新郎》作为2025年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的会演剧目,以诙谐的剧情、精湛的表演和创新的呈现,为这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增添了别样的戏曲华彩。

基层院团的“经典突围”
作为江苏省唯一在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斩获两项“优秀剧目”奖的县级剧团,淮安市盱眙县黄梅剧团此次携《真假新郎》再战省级舞台,背后是对传统戏曲传承的执着坚守。“接到复排任务时,距离艺术节报名截止只剩两个月。”盱眙县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在后台接受采访时坦言,这个成立近七十年的基层院团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传统韵味的“当代演绎”
黄梅戏《真假新郎》是盱眙黄梅剧团的传统剧目,全剧通过金山题诗、迎亲验婿、公堂许婚等八场戏,演绎了一段充满智慧与幽默的古典喜剧故事。2024年,该剧荣获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最高奖。此次复排并非简单复刻,“我们对剧本进行了反复打磨,光是‘公堂对质’这场戏就改了12稿。”编剧指着案头的修改稿介绍,复排保留了“将桃代李”“天作之合”等经典桥段,同时精简了冗余情节,使节奏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舞台呈现上的创新更显巧思。舞美设计摒弃了传统戏曲的繁复布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水墨风格的纱幕营造江南意境,通过灯光变换切换寺庙、洞房、公堂等场景,既保留想象空间,又增强视觉冲击力。
在演员阵容上采用“老带新”模式,为经典注入新生力量。曾获省级表演奖的丁传飞继续饰演男主人公王子连,青年演员王梦君接棒出演胡秀英。“前辈教我们的不仅是唱腔、身段,更是角色的魂。”王梦君说,为把握闺门旦的娇羞与聪慧,她每天清晨吊嗓练身段,还专程到镇江金山寺体验采风,切身感受剧中场景的文化氛围。技艺与戏魂的倾囊相授,从案头到实地的深入求索,在一代代演员的接力中,真正实现了黄梅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文化传承的“盱眙实践”
从田间地头到省级舞台,黄梅戏早已融入盱眙人的生活。淮安市盱眙县坚持“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每年组织剧团开展惠民演出超百场。此次复排《真假新郎》,正是基层院团传承发展的生动缩影。从安庆艺术节的获奖认可,到紫金文化节的精彩亮相,盱眙黄梅剧团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戏曲只要扎根生活、与时俱进,就能拥有持久生命力。
夜色渐浓,金湖文化艺术中心的掌声仍在回荡。这部承载着基层文艺工作者心血的《真假新郎》,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笑与思考,更书写了江苏戏曲传承发展的鲜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