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评选结果揭晓。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精心创排的扬剧《郑板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全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文华剧目奖”。这一国家级殊荣的获得,不仅是对该剧艺术水准的肯定,更是扬剧这一地方剧种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生机的见证。

扬剧《郑板桥》自2023年首演以来,历经六十余场全国巡演的打磨与检验,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香港、杭州等多地,更走进清华大学等高校殿堂。此前,该剧已将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大奖收入囊中,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三届张庚戏曲学术提名。
扬剧《郑板桥》聚焦“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的传奇人生与精神世界,以独具匠心的戏剧结构和诗意的舞台表达,生动塑造了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既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清廉知县,也是“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的浪漫文人,更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艺术巨擘。
在艺术呈现上,《郑板桥》坚持守正创新。著名编剧罗周执笔勾勒文人风骨,一级导演韩剑英执导把控戏曲本体与地方特色的平衡;舞美以水墨画为主体,融入剪纸镂空技法,既营造出竹影摇曳的写意意境,也重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浮华盛景。
郑板桥扮演者是扬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政成。他将四十余年艺术积累融入角色,在“画兰”“画竹”“画石”等华彩段落中,将戏曲程式与人物个性、剧情场景融会贯通,更首创串联清板、道情等多个曲牌的核心唱段,以精湛表演诠释人物精神内核。彭楷仪、陈俊等演员组成的老中青三代阵容齐整,尽显扬剧人才梯队的坚实底蕴。
李政成表示,文华奖的荣光为扬剧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也让《郑板桥》的艺术精神得以更广泛地传扬。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坚守扬剧艺术根脉的同时,持续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创作出更多像《郑板桥》这样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佳作,让扬剧这颗地方戏曲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持续为人民群众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