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如读书。扬州就是一本厚重的书。
读城,贵在沉心细品而非浮光掠影。它从不是沿着瘦西湖岸匆匆打卡,也不是在东关街的小吃摊前浅尝辄止,而是循着古运河的水脉,触摸一座城市的灵魂——打捞它的运河记忆、早茶文化、盐商底蕴与市井烟火,进而解锁这座千年古城历久弥新、持续繁荣的深层密码。

阅读古运河的漕运遗迹、走读东关古渡的青石板路、品读冶春茶社的百年字号,在扬州的街巷水畔,一场浸润着“水韵”的“读城” 行动正徐徐展开。这场以“读懂扬州,何止春风十里”为主题的“读城”行动,将扬州整座城市变身立体的阅读场,以丰富的活动为引邀人入卷,让“春风十里”的诗意在时间、空间的维度上无限延伸,为人们提供品读扬州的更多可能,更铺陈出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气象万千。
这场“读城”的深层含义与终极目标是以人文经济学的独特视角,剖开城市的肌理:让个园的叠石艺术不止于景观,让“皮包水”的早茶习俗不止于味蕾体验,让隋炀帝开邗沟的历史记忆不止于传说,最终将这份厚重的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这座运河原点之城,如何以“读城”为钥匙,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记忆、“漕运咽喉”的枢纽底蕴,与今日的文旅融合、非遗活化、智慧城市建设等资源相勾连,转化为现代扬州迭代升级的不竭动力?
“读城”扬州,读的是“运河第一城”的过往,更是这座城市如何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赢”在未来的智慧与抱负。
读什么?
解码“一城三都”的千年基因
读扬州,读什么?答案就藏在 “一城三都”的基因密码与历史年轮里。读这里的运河,是读“世界运河之都”贯通南北的文明脉络;读这里的风味,是读“世界美食之都”浸润烟火的生活艺术;读这里的文脉,是读“东亚文化之都” 兼容并蓄的精神内核。
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奠定城市基石,到唐代“扬一益二”的鼎盛繁华;从盐商巨贾云集造就的园林盛世,到康乾皇帝屡次“南巡”留下的文化烙印——扬州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人文经济学巨著。
所以,读扬州见物:阅读凝固的时光。可以是瘦西湖“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画卷诗意,可以是个园四季假山的构思奇巧,可以是何园“镜花水月”的中西合璧;可以是东关街古渡的千年履痕,可以是仁丰里巷“一根鱼骨”的隋唐格局,也可以是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里弥漫的墨香,是谢馥春“天下香粉”的百年工艺,是扬州漆器与玉雕的精微匠心。
读扬州见精神:触摸城市的灵魂。从史可法纪念馆“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楹联中,读出家国天下的忠义气节;从“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俗语里,读出从容闲适的生活智慧;从“扬州八怪”不拘一格的画风中,读出开拓创新的艺术精神;从鉴真大师六次东渡的壮举中,读出开放交流的文化胸襟。
读扬州见变化:见证古城新生。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的绿色嬗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文旅新地标,新兴产业在古城悄然崛起,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吸引着八方来客……这幅古今交融的生动图景,正跃然纸上。
扬州,可读!
怎么读?
沉浸式感受城市人文魅力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不仅是一句谚语,更是一把解读城市性格的钥匙。” 扬州百年老字号富春集团总经理徐颖宏作为老字号代表向寻味者发出邀约。他深情讲述浸润着扬州烟火的人间至味故事,他说,百年老店富春,不仅是一家老字号,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活态阅读空间”,“走进富春体验扬州早茶,当茶香与面香在口中交融时,您便已经翻开了扬州这本线装古书最活色生香的一页。”
深度探索,沉浸式感受扬州。
可以步为笔,勾勒历史年轮。从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汪鲁门盐商住宅出发,读世界运河之都的传奇与变迁;途径江苏省老字号集聚街区——东关街-国庆路街区,读三和四美、紫罗兰理发店、大麒麟阁等老字号的新呈现;漫步在清代有着“扬州华尔街”美誉的广陵路,与二分明月楼、贾氏盐商住宅、四岸公所等文化地标打卡互动,在广陵有盐文化街区驻足,读城市更新中被光影定格的古城记忆……
可以心为镜,照见人文光华。步入天宁寺的郑板桥纪念馆,不仅能欣赏“难得糊涂”的真迹,更能研读其体恤民生的为官之道;在朱自清故居,从其《背影》《荷塘月色》的字里行间,品读一代文豪的温情与风骨;在汪曾祺纪念馆,则能通过他笔下活色生香的故乡风物,重新发现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扬州。而遍布全城的淮扬菜博物馆、三把刀文化体验馆,则是研读扬州“精致、讲究”生活美学的生动课堂。
可以情为舟,徜徉生活美学。清晨,去富春茶社“皮包水”,品尝蟹黄汤包的鲜美,品读的是扬州人“食不厌精”的饮食哲学。午后,钻进一间书坊或茶馆,听一段扬州评话或清曲,品读这座城市的文化韵味。夜晚,可以漫步于“广陵有盐”等新兴文化街区,在老厂房改造的艺术空间与市集中,感受传统与潮流的碰撞。你还可以从复兴老字号、焕新老街道开始,在“15分钟生活圈”的烟火气中,感受扬州的宜居与温情。
请深读!
系统性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读城行动” 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扬州历史文脉、城市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为城市发展注入动能,实现从 “阅读城市” 到 “赋能城市”的价值转化。
以特色活动激活消费,为经济发展添活力。“读城行动”通过文旅融合与主题活动,直接拉动市场消费、释放经济潜力。以“跟着地名游古城”“沿着运河读扬州”构建文旅新模式,促进文化旅游与经济消费联动;针对老字号开展“探店”“品鉴”“焕新”行动,并依托 “大运扬州”周末市集、“跟着非遗游扬州”等线下活动,满足市民游客多元精神需求,同步挖掘消费增量,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以资源整合凝聚成果,为文化传承固根基。“读城行动”推动碎片化文化元素系统化,夯实城市文化根基。住建部门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与展示,民政部门将地名打造成特色文化符号,方志部门构建多媒体档案、活化集体记忆,多部门协同将分散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承的文化成果,强化扬州文化软实力。
以多元宣传破圈传播,为城市形象塑品牌。“读城行动”借力数字技术与多元渠道,打造立体鲜活的扬州城市IP。线上以“乐享扬州”“网眼读城”为主题,联合平台与KOL发布新媒体内容、掀起 “种草”热潮;线下发掘新兴产业亮点、呈现高质量发展图景,突破地域限制,让扬州形象更立体、品牌影响力更深远。
以青年智慧赋能产业,为城市未来聚动能。“读城行动”聚焦青年主体,将青年智慧转化为产业发展与城市治理的动力。组织青年走进产业场景提建议,推广青年创业故事与“读城”内容,通过“青年圆桌派”收集城市治理“金点子”,既展现青年风采又为扬州产业科创与宜居建设注入新鲜动能,助力城市长远发展。
“读城”是因为爱城,“读城”更是为了建好城。通过这场系统性的“读城”行动,扬州正从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升华为一部由所有人共同参与书写的、充满活力的“未来之书”。翻阅它,我们读出的不仅是“春风十里”的浪漫,更是一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城市竞争力的智慧实践与生动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