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网 > 文化文艺 > 文化传承 > 正文
宿迁经开区:溯千年文脉 绽非遗新姿
2025-09-08  来源: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

  琥珀色糖画勾勒出灵动的十二生肖,引得群众驻足惊叹;木刻版画上,凹凸纹理承载着千年技艺,让人爱不释手……近期,艺起经彩宿迁经开区首届非遗嘉年华活动启动。糖画、木刻版画、盘扣、掐丝珐琅等14项非遗技艺,以展览+演出+传承的立体形式,上演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非遗正以崭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时代新篇。


  校园育传承 注入青春力量

  晨光洒落校园,宿迁经开区金鸡湖路小学非遗体验馆内,剪纸、瓷刻等非遗作品琳琅满目,传统技艺与现代校园在此交织成一幅鲜活的传承画卷。近年来,宿迁经开区深耕文化育人沃土,将苏北琴书、剪纸、草木染等非遗瑰宝转化为活教材,构建全域贯通的非遗教育体系,让千年文脉在校园绽放光彩。

  课堂上,非遗与学科深度融合。黄河小学衍纸课上,学生们指尖翻飞,彩纸经卷、捏、贴等步骤化作立体生肖;三棵树小学剪纸课堂以垃圾分类”“智慧校园为主题,剪刀起落间,传承创新活力奔涌;三棵树初级中学瓷刻工坊里,学生以釉面为纸、刻刀为笔,镌刻城市发展图景;第一实验学校内,苏北琴书曲目《霸王举鼎》唱响,童声与扬琴和鸣。


  实践中,沉浸式学习点燃传承热情。富民路实验学校师生围绕非遗里的运河文化查阅典籍,以木刻版画重现古桥商船,将历史探究、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熔于一炉;金鸡湖路小学将剪纸、扎染、民乐等非遗项目融入思政课程,精心打造非遗场馆特色空间,为文化传承魅力经开品牌写下生动注脚。

  多元实践平台持续拓宽育人场域。宿迁经开区通过双师教学模式,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校授课,同时培养教师骨干系统学艺,形成了传承人带教+教师普及的稳固传承链。各学校联动文化馆、社区,打造三位一体传承网络,将课堂延伸至展厅、工坊。金鸡湖路小学非遗主题文化长廊、富民路实验学校非遗展示馆等实体空间,与各校剪纸社、琴书社相映成趣,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从课堂到实践,从技能学习到文化传承,非遗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青少年的心灵,培育出一批批既有文化自信又具有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社区传技艺 成为情感纽带

  暮色时分,古楚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灯火通明,苏北大鼓的铿锵鼓点穿透玻璃窗,银发老人与活力青年围坐一堂,老艺人手中翻飞的鼓槌、绘声绘色的演绎,正将百年技艺的精髓,化作新时代邻里交流的热词

  近年来,宿迁经开区以社区为非遗生活化传承主阵地,全力构建15分钟非遗生活圈周周有体验、月月有展演的活动机制让非遗从展柜中的文化符号,变为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黄河街道泰和社区周末剧场里,坠胡悠扬,苏北琴书精彩上演,吸引居民共赏雅韵;南蔡乡刀画课堂上,退休职工与年轻上班族同刻家乡山水;盘扣工作室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春梅悉心教授一字扣”“琵琶扣等经典样式,学员巧手盘绕彩线成花结蝶。学员王女士说:如今每周能跟老师学习盘扣,家里装饰画都是我自己做的。

  看热闹动手做,非遗成了邻里共学共乐的媒介,化作连接现代生活的情感纽带。

  平台助发展 提供“广阔舞台”

  为使非遗在新时代根深叶茂、行稳致远,宿迁经开区充分搭建非遗+资源整合平台,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注入、人才培育的组合拳,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展示才华、对接市场的广阔舞台。非遗项目正从活起来火起来跨越。14项技艺的生动展演、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的公布、10位传习导师的聘任,共同编织起一张政府主导、校园支撑、社会参与的立体保护网络。非遗四进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传承人有舞台、学习者有平台、文化有讲台的良性循环。


  如今,在宿迁经开区的校园课堂里、社区工坊中、嘉年华舞台上,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植根现代生活沃土,化作滋养城市精神的源头活水,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时代新篇。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