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泰州市海陵区数据局党组与罡杨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在罡杨镇举行联学学习会。通过“实境+联学+研讨”的创新形式,打破传统学习模式,以罡门村“渔光互补”项目为实地研学载体,围绕数字经济和“三农”工作互动思考,加深理论学习思考深度,拓宽理论研讨专业边界,提升理论转换效果效能。区委巡学旁听组到会指导。
从“案头”到“地头”,沉浸式调研直击项目实效
“光伏板下的水温控制得怎么样?养殖尾水的数据监测还存在哪些漏洞?”在罡门村“渔光互补”项目现场,区数据局与罡杨镇中心组成员化身“一线调研员”,围着鱼塘、盯着设备,与村书记、项目运维人员深入交流。

作为当地农业新业态的代表,“渔光互补”项目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养鱼”的双重收益——夏季光伏板能为鱼塘降温3-5℃,冬季还能起到保温作用,原本单一的水产养殖基地变成了“绿色能源+生态农业”的复合经济体。“曾因光伏板清洗不及时、养殖尾水监测滞后影响效益,加装物联网传感器、优化数据链路才缓解问题”“当前最大挑战是发电、养殖、环保、收益等数据分散,需攻克‘一屏统览’难题以支撑精准决策”……一路上,大家围绕“数字化推动项目提质增效”深入对话,既分享成果也探讨难点。“现场办公式”研学,让区数据局直观掌握基层数据采集应用需求,也让镇干部感受到上级支持,在换位思考中凝聚“数据共享、协同破题”共识,精准找到项目数字化升级的关键症结。
从“观摩”到“共研”,思想碰撞明晰发展方向
在集中研讨环节,围绕数字经济和“三农”工作两大主题,双方分层领学、深度交流,让思想火花在观点碰撞中不断迸发。区数据局丁新峰同志领学产业数字等方面党的创新理论,罡杨镇沈凌同志结合镇域实践进行交流:罡杨镇已经在数字经济领域迈出了第一步,龙头企业罡阳股份通过智改数转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农业领域搭建的直播服务平台让本地果蔬、水产“走出田间、走进直播间”,数字技术正从工业、农业等多个维度为镇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罡杨镇任福彬同志领学“三农”领域相关党的创新理论,区数据局赵雅琴同志在交流中提出,数据局就是乡镇的“数字后盾”,将通过发挥数据资源整合、数字技术服务、数字场景搭建等优势,为乡镇“三农”工作提供全链条数字化支持。
从“研学”到“笃行”,区镇联动凝聚发展合力
此次联学不仅是一次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学习,更是镇域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促进区镇机制融合、效能提升的新起点。
“理论学习不是‘务虚’,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区数据局储卫兵同志发言道。罡杨镇王雪华同志认为,“实践”让理论更具生命力,“协同”让数字赋能更有力度。区数据局和罡杨镇的相关同志,从农业生产数据监测平台搭建,到乡村治理数据系统整合,再到农民增收数据动态分析,提出初步设想。

本次理论中心组联学活动,打破了部门壁垒、拉近了区镇距离,不仅提升了中心组成员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也彰显了依托联学联动机制、助力共同发展的全新路径。未来,海陵区数据局和罡杨镇将以此次联学为桥梁,持续开展常态化联动,让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