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3.“分领域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5.“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6.“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7.“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8.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0.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1.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1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个“全面”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
14.新发展理念: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15.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
16.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17.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18.“两个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19.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应对国际安全挑战、促进文明互学互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增添更多正能量。
22.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支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实践平台。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增进同共建国家友谊、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 中国贡献。
23.党史学习总的要求: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24.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25.“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
26.“四风问题”: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27.“六大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严起来。
28.“强富美高”: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29.“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要求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30.“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体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着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