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那段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历史,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80年来,那些参加过抗日战争、为抗战胜利作出历史贡献的老兵,永远值得我们尊崇、致敬。
基于此,2025年淮安市委网信办、淮安日报社(现淮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立项,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策划——“寻访抗战老兵:血染的记忆·‘90后’对话90后”系列融媒报道。
宣传海报
经过历时近7个月的长线采访、近200个日夜的持续作战,该报道项目已于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圆满收官,总计10期产品在淮安发布、淮安日报、掌上淮安客户端、中国淮安网刊发基础上,被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今日头条、新华网客户端、百家号、搜狐、网易等多个平台转载推出,并全部获得全网推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5日,该项目产品全网总阅读量超过7300万次。
作为淮安市委网信办、淮安日报社(现淮安市新闻传媒中心)紧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推出的年度特别策划,“寻访抗战老兵:血染的记忆·‘90后’对话90后”系列融媒报道旨在通过寻访、倾听、记录的方式,制作生产“图片、文稿、视频、海报”融媒报道产品,与时间赛跑,为历史留印,用老兵们血染的记忆,给盛世中国和中国青年及后人保存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寻访抗战老兵:血染的记忆·‘90后’对话90后”系列融媒报道的报道对象为淮安健在的抗战老兵代表。项目实施过程中,报道团队在淮安市域范围内开展抗战老兵寻访。该系列报道在产品架构上,采取“模块化”设置,共设置四大模块,包括:【老兵档案】【血染的记忆】【深沉的嘱托】【青春的誓言】,外加海报、视频、音频。其中,【深沉的嘱托】是老兵对青年一代提出的希望;【青春的誓言】为“90后”记者的寻访手记。
策划在“早”,创意求新。“寻访抗战老兵:血染的记忆·‘90后’对话90后”系列融媒报道的策划及构想工作,早在2024年11月即已启动。策划及构想之时,有两个旗帜鲜明的导向:一是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必须牢牢把握政治站位,做到上通“天线”、下接“地气”,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二是面对全国主流媒体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上的“同题共答”,地方党媒与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相比较,本身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甚至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出于这一考量,项目策划团队从“受访对象的年龄均在90岁以上”切入,决定选派90后年轻记者担纲主力,以“‘90后’对话90后”的独特创意,力求向特求新、以特制胜。
团队在“轻”,报道求实。项目策划过程中,主策划人员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念好“轻”字诀。所谓“轻”,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报道团队骨干“年轻化”,负责对话的主力记者出生于1994年;二是报道团队的构成“轻量化”,由一名具有丰富统筹经验的记者负责统筹调度,“文、图、视频”分别选配一名精兵,避免人员庞杂,减少因人员庞杂而对老兵造成过度干扰。在报道对象的选取、寻访、对话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以老兵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为前提,征求老兵家属意见和建议,不强求、不添乱,确保采访中不发生意外事件。寻访报道过程中,报道团队对报道对象的选取实行“广域覆盖、重点突出”原则,先后寻访了涟水、淮阴、清江浦、盱眙、洪泽、金湖、淮安区等全市所有县区,所呈现的报道内容既尊重老兵口述记忆又辅之以相关史料辅证。
制作在“精”,时机求准。以严谨的分析体系、深入的历史考证方法、完整的思维框架为基石,把好创意、好策划从构想变为现实,过程的千锤百炼、匠心独具、精益求精至关重要。“寻访抗战老兵:血染的记忆·‘90后’对话90后”系列融媒报道历时3个多月进行策划完善,用时近7个月进行寻访、拍摄、设计制作,每期产品的采制及海报的设计制作用时均超过15天,并果断选择在2025年9月3日前,完成全部产品的上线宣推。因部分受访抗战老兵年岁过百,口齿已不十分清晰、记忆略有模糊,也因此,有的产品在采制过程中更是经过内容反复求证、细节反复推敲、制作反复打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每期产品的“策、产、编、发、推”都历经千辛万苦,但报道团队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使命担当,精益求精锻造精品力作。